蘭陵王大戰蝙蝠俠 作品

第七百九十六章 大偵探皮卡丘

    從成功的遊戲改編電影的經驗來看,一款遊戲的賣點早已不再僅僅是其本身,藉助遊戲ip的潛在價值,音樂、動漫、電影等衍生產品正成為遊戲之外的市場亮點。國內遊戲ip改編相較國外起步很晚,雖然已經有《仙劍奇俠傳》系列電視劇播出,但是一直沒有此類型電影出現。直到2018年,我們才等來了國內首部遊戲改編而成的奇幻電影——《古劍奇譚之流月昭明》。

    然而這部電影遭遇了口碑票房的雙雙“滑鐵盧”,有媒體評價:“影片劇情毫無邏輯”、“試圖打造一部既有東方韻味,又有好萊塢製作水平的電影,可惜最後所呈現的效果卻是‘四不像’”,還有期待落空的遊戲粉吐槽:“極其難看,浪費票錢,不會再讓其他遊戲粉上當了。”

    其實,用電影講遊戲中的故事,是一件困難重重的事。在電影開始製作之前,製作方最先面臨的難題就是:是讓遊戲玩家滿意,還是讓普通觀眾滿意?玩家作為遊戲的粉絲,當然會期望自己喜歡的遊戲被搬上銀幕。但是想讓電影取得更大的票房成就,還是要依靠故事、劇情和邏輯,吸引到遊戲粉絲之外的觀眾群體。

    因此,要拍攝出一部優秀的遊戲改編電影,前提是必須有一個好的故事。導演、編劇、製片人需要對於遊戲有著深刻的理解,這樣才能將自己的感情融入電影的故事情節,讓遊戲玩家和普通觀眾能從不同的角度欣賞電影併產生共鳴。

    除了平衡遊戲玩家和普通觀眾的喜好,遊戲影視化的另一個難題,在於如何讓觀眾接受“改變”。《大偵探皮卡丘》做了一個成功示例:皮卡丘的海報一經曝光,就有很多粉絲質疑:“這隻皮卡丘怎麼長毛了?”宣傳方為了讓大眾習慣皮卡丘的3d形態,在社交平臺上發佈了許多皮卡丘的“萌萌噠”物料。於是電影上映後,許多觀眾都感嘆“我也想養一隻長毛的皮卡丘。”

    看完電影,感覺連每個毛孔都想發出“皮卡皮卡”的聲音。整部影片,從ip改編角度而言,也算是做到了將遊戲與動畫角色成功的3d視覺化呈現,不僅構建了人與各種各樣寶可夢共存的世界,包括可達鴨、大火龍、百變怪等等,尤其是大部分口袋妖怪迷最愛的皮卡丘簡直做到了喪心病狂的纖毛必現、眼神靈動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