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雪 作品

572 效應

    紐經所的成立僅在偌大的紐約城掀起一點波瀾便轉瞬即逝。

    《紐約時報》仍舊在鼓吹房價,cdo證券市場依舊保持繁榮,空頭在默默的籌措資金蠢蠢欲動,現役和退役裁判盤算著如何更多的攫取利益。

    方卓沒有再見魯賓、蓋特納,連小薩老師也是隻見了一次,不過,帝國大廈的紐經所辦公室倒是很快就被來自哈佛大學的學者充實。

    客觀,獨立,第三方,這是來自方卓這位贊助者在絕大多數時間裡對這家機構的要求。

    整個七月上旬,方卓都坐鎮紐約為miga基金和孔總提供支持。

    因慈善晚宴吸引來的資金機構接連幾天都更願意和方總直接對話,而不是miga基金總裁那個中年東方男人。

    方卓來者不拒,不少機構是在薩、魯兩位民主派大佬的輻射範圍,有著或深或淺的關係,而如北方信託等機構則是起自芝加哥,因小奧這位政壇新星有所關聯。

    除此之外,谷歌的創始人拉里在易科的辦公室裡與方卓閒談一番之後也個人投了一筆錢。

    這筆錢是拉里這一趟來紐約想要買別墅的預算資金……

    就怎麼說呢,拉里走出易科公司的時候忽然有點茫然和後悔,到底是怎麼稀裡糊塗的和方總聊著聊著就聊到房價趨勢,聊到理財觀念,聊到基金業績,然後衝動之下答應投資的呢?

    拉里帶著方總送給自己的幾份《紐約時報》離開了紐約,打算過個半年再來驗證與方總關於房價的小小賭約。

    谷歌創始人拿出了四千萬美刀,這比不少機構都投的更多更爽快。

    只能說,這就是頂尖富豪的一粒塵埃。

    相較而言,另一位富豪的作風就很迥異了。

    阿川是紐約頗為有名的房地產商,但名聲好壞參半,愛炒作的行事作風讓很多政商名流都不太喜歡。

    他對於miga基金過去的收益和未來的投資方向很感興趣,在慈善晚宴與孔豫對接之後又幾次三番的拜訪了基金會的真正主事人。

    可惜,年輕的東方人口風很緊,只願意接受投資,而不是更密切的合作關係。

    以及,阿川總覺得方總臉上的神色比較古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錯覺。

    最終,阿川砍價又砍價,突破1000萬的投資門檻,淺嘗輒止的投了500萬美元。

    裁判、機構、富豪,不到兩週的時間,miga基金額外籌集了3.9億美元,而大空頭約翰·保爾森做空cdo的建倉資金是需要1.5億。

    通過不同渠道流轉的資金找到約翰,讓他大為驚喜,又接連建立了兩隻同類的做空基金。

    約翰做空的方式是一邊做空危險的cdo證券,一邊收購廉價的cds合約,但前者的信息又不是那麼容易篩選、滲透,所以,他乾脆就以1500萬美元的酬勞以高盛的名義自建cdo垃圾證券。

    這個流程是高盛看在錢的份上給約翰打開了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