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諤家裡的貓 作品

第十七章

    燒雞在滷湯裡燜了十多個小時, 香味完全滲透進雞的每一處骨肉了。

    李三順把所有的燒雞撈出來瀝乾,再用荷葉和草紙包好。

    這包燒雞也是一門學問, 包好後燒雞外形要齊整, 雞肉要緊實,拆開包裝後燒雞皮相要好看。

    以後說不定能開一家燒雞店,日日賣燒雞呢!

    李三順心裡幻想道。

    他一邊包燒雞, 一邊給兒子解說:“你看, 燒雞要這樣放上去,兩隻腿要在前面, 這樣買的人一揭開繩子, 見到的就是兩隻肥肥的雞腿。”

    “裹荷葉的時候手上要用勁, 但也不能太用力了, 先左右再上下, 包緊實嘍。”

    劉大銀從盆裡撈出兩隻雞爪子, 給了兩個孫子一人一個,“出去玩吧。”

    劉大銀看著他們爺倆動作,說道:“三順, 等把燒雞裝完了, 你把雞爪子也包一下。”

    李三順手上動作著, 抬頭問她:“包這個幹什麼, 你還打算拿這個去賣?”

    要不是手上沾滿了湯汁, 劉大銀真想給他一腦瓜兒。

    “那錢大夫幫了咱們這麼大的忙, 你不得感謝感謝人家啊。咱們家裡沒有別的東西, 拿一些雞爪給人家,也是咱們的一份心意。”

    劉大銀恨鐵不成鋼,老頭子的腦袋就不能轉悠一點:“雞爪子上雖然沒有多少肉, 但也是個葷腥。再說了, 這雞爪子下酒可是比燒雞還好呢。”

    李三順習慣性的想摸摸腦袋,手舉起來又想起自己滿手油,一臉憨笑:“還是你腦子轉的快。”

    劉大銀:老頭子看上去更傻了。

    火車要晚上才走,劉大銀一直等到天黑了,才和兒子出門。

    家裡沒有自行車,也沒有牛車驢車,劉大銀只能步行和兒子一起去縣城。

    二十多里的路,還得揹著東西,劉大銀不覺得累,反而精神無比。

    這背上背的不是燒雞,是小孫子的手術費,是將來大孫子的學費,是他們李家全家的希望。

    一點都不重,越重越好,越沉才越好呢。

    劉大銀上了火車,母子兩個在不同的車廂,李留柱不放心她:“娘,你自己一個人能行嗎?”

    劉大銀把包放好:“怎麼不行,娘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呢。好了,火車快開了,你快走吧。”

    李留柱又囑咐了他娘幾句,依依不捨的走了。

    劉大銀坐在座位上,仔細地觀察每一位乘客,看看誰是她的潛在客戶。

    明天就是中秋節了,不少人都是拖家帶口,回家探親的。

    這一個車廂裡有好幾個穿著時興,打扮洋氣的乘客,劉大銀暗暗把他們記在心裡。

    在這個車廂,劉大銀還遇見了一個“熟人”。

    是那個在醫院買了她兩隻燒雞的年輕人。

    這次他穿著一身綠色的軍裝,臉上沒有帶著那個大的出奇的黑眼鏡,是個非常精神的小夥子。

    一開始劉大銀根本就沒有認出他來,等到火車開動,他又拿出那個大黑眼鏡戴上,劉大銀才認出了他。

    跟劉大銀買燒雞時,他全程帶著那個黑眼鏡,一下子就遮住了他的半張臉,也不怪劉大銀認不出他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