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 作品

第1138章 反客為主

    第1138章反客為主

    全球股市經歷一天多的混亂後,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出手了!

    星期二下午六點,美聯儲新聞發言人迪文森科特,在華盛頓區美聯儲總部召開緊急新聞發佈會。

    她提出五點:

    其一是直接否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大衛·路德的有關“在關鍵時候閉市”的言論。

    科特的發言,將大衛·路德釘上恥辱柱。

    其二,科特說——為履行作為中央銀行的職責,聯邦儲備系統為支持經濟和金融體系正常運作,今天重申將保證金融體系的流動性。

    濃縮一下,就是“美聯儲支持各家銀行繼續向專業券商貸款”。

    這句話很關鍵。

    因為,經由週一的股市大崩潰,銀行擔心那些專業經紀商和交易員們會破產而收不回貸款,故而不再向他們提供信用。這就導致這些專業經紀商們沒有足夠的現金,向交易所支付保證金以維持交易暢通和賬戶安全,同樣也沒有現金參與星期二也就是今天的交易。

    現金流的缺失,無疑會進一步加劇股災,紐約證券交易所就會處於更加危險的境地——沒錢你玩什麼證券交易?

    美聯儲發言人的這條言論,無疑是提醒各家銀行,趕緊開閘放水,讓現金流動起來,以便於經紀商和證券公司,以及各家公司,對股票市場進行託底!

    科特公佈的第三條信息,同樣是錢——

    美國經濟很健康,這次股災與美國的穩定經濟並不匹配,美聯儲願意就某些願意在股災中回購股票的公司,提供一定額度的信用擔保。換而言之就是希望那些上市大公司,“趕緊趁著股價低的時候,回購你公司的股票吧,美聯儲可以適當放寬信用貸款”。

    等同於美聯儲希望這些公司“自救”。

    科特的頒佈的第四條信息,則與行業有關——美聯儲正在重新考慮將在合適的時候推進股票交易的“熔斷機制”。

    熔斷機制,又稱“強制性自動停盤機制”,是指當股指波幅達到規定的熔斷點時,交易所為控制風險採取的暫停交易措施。

    1982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層對標普500指數第一次設定熔斷機制,熔斷點為合約期指的3%。

    這是近現代金融體系中,第一次使用“熔斷機制”。

    為什麼要實施熔斷機制?

    理由很簡單——能適當壓縮交易的風險性,同時也是政府及央行,干涉金融市場交易的一種手段。

    但是,熔斷機制推出之後,遭到眾多金融投資公司的反對。

    他們認為這一做法違背金融市場的“自由條例”。說得更直白粗魯一些就是那些貪婪的證券商和投機商們認為——你特喵設置該死的熔斷點,老子還怎麼想肆無忌憚的賺錢?

    故而,標普500的熔斷機制,在實施後不到一年時間,就被廢除。

    這次股災,各大券商和投資公司賠了個底掉,只後悔沒有熔斷機制保護,哪還有心情反對?

    格林斯潘舊事重提,重新上馬“熔斷機制”,加強美聯儲對證券市場的管控。

    幾乎沒有反對聲音。

    科特的第五條消息,就是成立由美聯儲牽頭,財政部、證券交易管委會以及紐交所等多家機構,抽掉成員,組建股災調查小組,查明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