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大師 作品

第九八六章 文戰



            “殿下勿慌。”段明卻沉聲道:“這只是明軍將領的態度,最多是昆明城那位殿下的,卻不是大明皇帝的態度。”

“觀其過去十多年來,對我們也好,對梁王也罷,都是極盡懷柔之能事。可見大明皇帝是懂雲南和大理的。知道雲南自有國情在此,對我們不能一昧用強。”

“那他們的將領會如此不曉事?”段氏有些不信道。

“這跟那些將領沒關係,只不過是那位殿下年輕氣盛,不明白這一點罷了。”段明接著道:“所以我們對他不能一昧服軟,不然他真以為我們是好欺負的了。”

“把他的大軍擋在下關前,讓他們碰幾次壁,後勤不濟,就明白為什麼元世祖都不願意打大理了……到那時,他就會聽的進勸了。就算他不聽勸,他父皇也會教訓他不要任性的。”

“真要打呀?”段世聽了直念阿彌陀佛。“大威天龍,大明天兵,我們怎麼能打得過?”

“殿下,這世上沒有什麼是可以平白得來的。沒有殊死一搏的決心,兩敗俱傷的能力,又怎麼能讓別人把你放在眼裡呢?”段明教訓自己的侄子道:“我們要想復國,就得有犧牲的決心。”

“可是,大哥他們在廣南,已經打過了……”段世怵頭道:“完全打不過啊。”

“不一樣的,廣南距離大理太遠,很難激起將士們的守土之心,上下無法同仇敵愾,此一不利也。”段明便侃侃而談道:

“當時明軍在西洋江右岸盤桓數月,一直沒有進攻,讓我軍上下麻痺大意了,結果忽然渡江,我軍猝不及防,招致大敗。此二不利也。”

“你大哥身為三軍主帥,不坐鎮廣南城,卻冒冒失失跑到寶月關前線指揮,結果被明軍流矢所傷,此三不利也……”

段明著實好口才,咔咔咔連擺了廣南之戰的十大不利,又話鋒一轉道:“下關之戰就完全不一樣了,背後就是自己的家鄉父老,勢必殊死一搏,保家衛國,此一有利也。”

“明軍已經進兵數千裡,後勤壓力極大,無法再像廣西時那樣跟我們耗下去,只能速戰速決,我們不至於日久生疲,此二有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