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誕的表哥 作品

第256章 分化與抱團

他二月中旬就出了牢,等了半個月,連生計都快撐不住了,終於是忍不住來找薛白。

殷亮則很灑脫,大大方方道:“郭先生放心,少府志不只在偃師,你今日既來了,所得只會比所失更多。”

“希望如此。”郭渙對這套安慰人的說辭不太有信心,賠笑了兩句,道:“盼能為少府盡些微薄之力。”

他說是微薄之力,但以他對偃師縣的瞭解,幾句話就能夠起到莫大的作用。

“眼下,少府已分化了各家高門大戶,並取得了宋家的支持,下一步,該是奪呂令皓之權了吧?”郭渙道,“小老兒帶了一些證據,乃是這些年他侵吞縣署錢糧的賬目……”

連這一環也被補上,薛白整個分化大戶、架空縣令、主宰偃師的計劃也就鋪開了。

目前為止,他用的都是一些官面上的手段,以權職逼壓、以利益驅使、以言語打動。如果可以,他也希望儘可能把權力鬥爭放在官紳這一層面,讓整個局勢平和、波瀾不驚。

所有的博弈都在規則之內解決,不驚動朝廷,有助於他往後在偃師造鐵器、鑄銅幣、開錢莊等等。

另外,最好是能夠在解決田地問題時減少破壞,不耽誤春耕,避免太過激烈的衝突給農戶造成損失。

此時眼看著進展這般順利,薛白反而感到有一點點的不踏實。

他心中也在思索,靠這種溫和的方式,真的能夠解決偃師縣的積弊嗎?

若在偃師可以,河南呢?河北呢?

答案不在他身上,得看六萬農戶到底過得好不好。

~~

洛水邊。

喬二娃正在搬運糧食,他殺人落獄,被刁庚從牢裡劫了出來,準備隨他到郾城去。

幸運的是,縣尉還讓人把他的阿孃與劉翠也送來了。今日把採買來的糧食運過河,他們就要啟程。

臨行前沒能跪謝縣尉的救命之恩,他十分遺憾。

“好了,最後一批了。”刁庚站在船上喊道:“我先隨糧食過河,你們帶著力工過來。”

“好。”

喬二娃站在那等著力工集結,轉頭看去,見碼頭上有張告示。他不認字,但已聽說這是縣尉的新政,往後不用追死,每年的租庸調能少一半,總之是對農人好的。

說實話,他並不想跟著刁庚到鐵山去,農夫在當今是值得驕傲的身份,若再有幾十畝田,更是代表著安定、本份、體面,不是鐵山上挖礦的苦力能比的。

喬二娃只認得告示上那一個“田”字,他就一直站在那盯著看,暢想著若少交一半的稅,攢上幾年,與劉翠成了親,生五個娃兒,慢慢也能養活。

他於是想把這告示背下來,往後遇到逃戶也好與他們說,可惜原有個念告示的小吏今日已不在了。

此時,一箇中年男子乘著小舟從洛河上游過來。

這人看似三十歲左右,身材魁梧,北方人長相,面容英俊,眼神明亮而銳利,上唇留著短鬚,顯得十分精明強幹。他身後還跟著兩個隨從,都是壯漢,正在從船上把馬匹牽下來。

三個人,卻帶了六匹馬,都是駿馬。

中年男子獨自走到告示下,目光看著。他側臉有個顯著的特點,鼻樑挺拔得像是刻出來的。

“那個。”喬二娃道:“念念唄?”

不是他沒禮貌,實在是拙於口舌。所以崔家田莊的管事還在叨叨,他直接就揮起釘耙將其打死了。

此時求人辦事,喬二娃笑了笑。

“可。”中年男子點點頭,張口便念道:“縣尉薛白告諭偃師士民,因青苗、色役二簿年久未編,租庸調所徵稅額多有不符……”

這般的大白話,喬二娃背得也十分吃力。

中年男子側目稍稍掃了他一眼,嘆道:“不必記,沒用。”

“為啥?”

“都說要減少百姓負擔,朝廷減租庸調、加戶稅,負擔可減了?朝廷說和糴是為了補貼百姓,給貧苦百姓發錢,負擔可減了?”

說到這裡,喬二娃已聽不懂了,但那中年男子根本就不在意他是否聽懂,有感而發罷了。

“朝廷的告示上不論如何說,差役到你家中徵糧時並不會因此手軟,別信這些。”

“我是信縣尉。”

“哦?”

中年男子這才正視了喬二娃,以一雙看透一切的眼睛盯著他,問道:“你認得薛縣尉?”

喬二娃被他看得不安,道:“不認得,可我信縣尉。”

“那我問你,過一年兩年,他調走了,你覺得這稅能怎麼收?”

喬二娃哪能答出這些道理,眼看那邊力工已經集結好了,連忙趕過去。

~~

兩日後,宋家沒有依照承諾當眾把錢糧運進縣倉,這讓薛白稍稍有一點兒失了面子。

他就此問了宋勉,宋勉依舊很親近的樣子,笑著說是宋家的錢糧還沒準備好。

“可有發生別的什麼?”

“就這小縣城,能有何事?”宋勉笑著擺手,道:“我問了伯翁,緩些日子便送來。”

“宋公是擔心引起旁家不滿?”

“也許吧,我亦不知。放心吧,且耐心等著。”

是夜,薛白與杜家姐妹說了此事。

杜妗道:“臨時害怕了,反悔也是可能的。”

“不怕他猶豫。”薛白沉思著,問道:“三月初七了吧?”

“是。”

“離高崇出事,過了四個多月了。”

薛白有了個猜測,只是暫時還沒證實。

“人手還夠用嗎?”他向杜妗問道,“調些夥計,盯著呂令皓、宋勉、崔晙、鄭辯等人。”

……

次日,才到縣署,殷亮便匆匆趕來。

“少府,有逃戶把我們分給他們的田地賣了。”

“濟民社的?”

“不是,是不久前回來的逃戶,把邙嶺南面我們從郭家劃出來的四十三頃隱田賣了十六頃。”

薛白竟是點了點頭,稍有些欣慰,至少不是濟民社的貧農這麼做的,畢竟他曾花了一個冬天的時間去告訴他們道理。

“賣給誰了?”

“宋家。”殷亮道:“但是由宋勉的一個從兄接手的。”

薛白微微沉默,那些田地他分給逃戶們還未立田契,乃是縣署租給他們的,隻立了二十年的租約,約定每三十畝收兩石糧的租稅,為的是讓他們更相信今年不會再收重稅。

換任何人,都買不了這租約,除了宋家,因為薛白正是最需要利用宋家之際。

這件事讓薛白感到一種挑釁,或者說是試探,宋家在測試他的態度。

“逃戶們呢?”

“還在追。”

“讓薛嶄去追,找到了帶到田地來。”

薛白遂出了城,親自去了那片田地看看。

三月是農活正忙的時候,農夫們得犁地、播種、灌溉、除草、漚肥,除了糧食,也種些蔬菜。一路上時不時能看到農人挑著擔子,扛著兩個木桶晃晃悠悠地走,離得近了,發現裡面是糞水,臭烘烘的。

“少府,前面那幾畝都是。”

薛白抬頭看去,道:“有人在種?”

“許是宋家的佃戶。”殷亮道:“這片都是良田,如今種子都已經播下了,等到秋收,至少又是三千石糧食,自然是要派佃戶來打理了。”

薛白蹲下身看了看,土壤已經翻過了,上面澆著糞水,有蟲子正在空隙裡扭動著柔軟的身軀,可見確實是良田。

他看向不遠處一個正在除草的農人,問道:“這是你的田嗎?”

“阿郎喚俺來種的哩。”

“每畝你能得多少?”

“能吃飽,種得好阿郎還給娃娶媳婦。”

感覺得出來,宋家收的也許比朝廷還少,這些人說話時的勁都不一樣。

薛白也不為難他們,問清了他們都是今天被派過來的,也就放他們去了。

薛嶄終於押著幾個逃戶回來了,一路上罵罵咧咧,到了薛白麵前,重重將人摁下,道:“阿兄!我把這些忘恩負義的東西押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