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誕的表哥 作品

第395章 小團體

杜媗有意無意地替他解了圍,道:“如此說來,袁思藝是打算替安祿山在聖人面前說好話了。”

“無妨,我們眼下的策略是暫時安撫住安祿山,莫逼反了他。”

“不錯,另外,馮神威若能讓高力士意識到局面的嚴重性,於我們未必不是一樁好事。”

“我等他一個態度。”薛白往後倚了倚,靠在假山上,姿態舒展,道:“若是他也支持我們,我們就算成勢了。”

他如今說的成勢,是指以李琮、李倓這新舊兩方的東宮勢力,加上他所積蓄的以及從李林甫門下拉攏的勢力,若有了高力士的完全支持,很多事就大有可為。

當然,要取得高力士的完全支持並不容易。也看這次李隆基會對馮神威的稟報持何種態度。

他得等著,好在,他在杜家待得也不急,等得住。

中午因杜有鄰還在衙門公務未歸,杜宅也不喊他們用膳,三人一直待到下午,肚子餓得不行了,杜妗才吩咐人到豐味樓要了食盒過來。

“二孃,有消息了。”

隨食盒一起送來的還有高力士的動向。

“高力士今日並未值勤,但早早就與馮神威去了興慶宮,到午後出來,去了百孫院。”

“見李倓?”

“是,建寧王府。”

薛白對於高力士遇到事情先去找李倓而非來找自己略有些不認可,笑道:“也好,這就算是有眉目了。”

~~

百孫院,建寧王府。

說是王府,其實是一片群居宅院,牆牆相鄰,毫無隱私。

比如前幾日,濟陰郡王李俯在後院裡與一個侍婢私通,很快便傳到了李倓的宅中。

這樣的環境下,諸王府所謂的長史、司馬、參軍自然都是虛設,平日裡都不必上衙的,無非是多領一份俸祿。

杜五郎這個王府參軍一開始推拖不掉,還是有來陪李倓讀書打獵幾次的,之後漸漸也就懶了。

今日他本來好好地待在家裡,忽然被召過來,平白多幹了一份活,心裡自然是不願。乾脆騎了一頭毛驢,拖拖拉拉地從昇平坊往永興坊走,想著晚到一些就少幹一些。

好不容易到了,李倓已是等到望眼欲穿了,正在前院踱著步,一見他來當即搶上前,問道:“你可知馮神威從范陽回京了?薛白對此可有甚反應?”

“我不知道啊。”杜五郎爽朗應道。

“這是大事,你回答我。”

“我真不知道啊,我連馮神威是誰都不知道。”

李倓等了至少有一個時辰,得到的卻是如此沒用又真誠的回答,一時也是愣住了。

杜五郎也不羞愧,毫無一個王府屬臣的自覺。

他又不是想要謀這個差事,是旁人強加於他的,何況俸祿也不高,遠遠不如他在豐味樓領的一份分紅,自認為沒有責任為李倓打聽這些。

這沉默的氣氛也不知持續了多久,正當李倓想把自己與薛白的合作關係解釋一番,有僕從上前稟報。

“三郎,高將軍來了。”

“什麼?”

若說高力士第一次來對於李倓是驚喜,短時間內第二次來,那就是讓他極為緊張與不安的事了。

當然,他不可能不見高力士,道:“我親自去迎。”

杜五郎見了便道:“那我先回去啦?”

李倓有些拿他這怠惰的性子沒辦法,道:“豈好這般就走的,我還有要事與伱商量。”

“我?我能有什麼用?”

杜五郎很有自知之明,與李倓走到門口,見到高力士,他側身便要往外出去。

“那可是杜家五郎杜謄?”

“啊?”

杜五郎與高力士並不熟悉,下意識往左右看了看,意識到這肯定是在叫自己,躲不掉的,遂上前執禮道:“見過高將軍。”

“留下一起聊聊吧。”

高力士隨口道了,也不等他推拒,大大方方地邁步往前走,與李倓進了廳堂。

杜五郎有些尿急,但沒奈何,只好跟了進去。院外站著幾人在執守,唯獨放他進去,倒顯得他地位不低。

“早前在華清宮,孫孝哲執刀砍殺王忠嗣,聖人命馮神威將他押至范陽,看安祿山如何處置。如今,馮神威回來了……”

高力士緩緩敘述著前因後果,杜五郎聽了,這才明白原來是出了這等事,他反正不多嘴,只聽著他們談話。

之後談到馮神威在范陽的見聞,李倓對安祿山的悖逆行為並不詫異,反而想到了當時與薛白的談話,認為薛白甚有先見之明。

末了,李倓問道:“高將軍可將這些情形稟報給了聖人?”

高力士點了點頭,卻不說話。

李倓追問道:“聖人可有吩咐如何處置?”

“若聖人吩咐瞭如何處置,我也就不會來找建寧王你了。”

“聖人不信?”

李倓首先想到的並不是高力士的來訪會給他帶來數不清的麻煩,而是不敢相信聖人居然至今還不相信安祿山的謀逆之心。

“為何不信?”他又追問了一句。

“在我面聖之前,袁思藝已經搶先一步,替安祿山訴說了許多委屈。”高力士道:“安祿山聽聞孫孝哲在驪山的行徑,下令重鞭他,只是考慮到契丹將領們的感受才未處死他。又言馮神威向他索賄,貪得無厭。最後則言,朝中有一股黨羽在排擠打壓他,他願辭去范陽、平盧節度使一職……”

“那便讓他辭。”李倓冷哼道。

“正是知曉聖人不會罷免他,他才如此啊。”高力士道:“我本不該來此,徒增聖人猜忌,反倒證實了安祿山所言,我們勾結、排擠他。”

這後面一句話,杜五郎深以為然。

高力士話鋒一轉,又道:“可總是順著聖人亦不妥當,恐被猜忌而什麼都不說、什麼都不做,長此以往,社稷便壞了,故而我還是來了……”

很難想象這一番話是出自一個宦官之口。

可仔細一想,在很多事情上,當沒有旁人敢勸聖人之時,高力士是唯一還敢開口的那個人。比如三庶人案之後,推立了李亨為太子;比如李隆基稱天下無事,要把權力交給李林甫時……這都是真正要傷及大唐社稷根本的大事,這種事情上,最順從聖意的高力士反而是最積極去改變局勢的人。

今日高力士來了,便是以行動來表示對李倓、薛白所商議的攜手解決大唐內憂外患的計劃的支持,是為他們在朝堂上增加聲量。

由此,他並不吝嗇於對李倓表態,道:“建寧王若有志於社稷,有了阻止動亂的辦法,能幫襯的我絕不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