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誕的表哥 作品

第433章 秋後算賬

“報!將軍,不好了,蔡將軍已經敗逃了!”

“什麼?撤!快撤!”

史思明知戰事不可挽回,只好獨領一支心腹精銳撤師。

才逃出營,混亂之中,忽有一支利箭“嗖”地射來。

破風聲至,史思明迅速勒馬。

“噗。”

利箭頓時射中他的戰馬,伴著馬匹悲嘶,他摔下馬來。

“叛賊哪裡逃?!”

唐軍中一員將領執弓奔來,正是李晟。

“阿爺!”

史朝義見狀,回首一箭射向李晟,棄弓,飛馬上前,將墜馬的史思明拉上他的戰馬,高喝一聲“斷後”,馬不停蹄地便逃。

李晟一箭射落史思明,正待再追,感到有箭矢襲來,連忙一低頭,“叮”的一聲,箭矢射中他的頭盔,等他再抬頭,史思明父子卻已被其親兵擋住了。

是役,史思明、蔡希德大敗,向北逃往博陵。

~~

“大勝!大勝!”

“常山解圍,河北光復!”

天光照在常山郡的城樓上,忙碌了一整夜的袁履謙猛地聽到城外信馬的呼喝,抬頭看天,忽然眼睛一酸,淚如雨下。

他想到了自己站在那痴肥的安祿山面前,彎腰埋首,捧起那件紫色的官袍。

再多的屈辱,熬到了這一刻,終於是熬完了。

“袁長史,袁長史?”

袁履謙淚水朦朧地回神看去,卻見李光弼已到了他面前。

李光弼昨夜命一支兵馬與郭子儀夾擊史思明,自己則率軍大破了蔡希德部,此時盔甲上滿是血汙,臉上卻難得顯出輕鬆的笑容。

“走,隨我去迎郭子儀。”

“容我換身衣裳,以免失禮。”

“不必。”

李光弼上馬,當先便走,走著走著,忽道:“我與郭子儀素不和睦。”

“什麼?”袁履謙尚未反應過來。

“總之是合不來。”

袁履謙聞言,憂心不已,心想倘若這河東、朔方的兩位大將不合,如何是好。再回頭看一眼身後那大擺陣駕的邊令城,更讓人擔憂了。

他們趕到叛軍營地,只見唐軍正在清點叛軍的首級,一顆顆血淋淋的頭顱像白菜一般被裝在板車上。

邊令誠一見就欣喜,上前查看,並在此等著,等郭子儀來拜見他。

李光弼則與袁履謙往大帳走去。

袁履謙先進了帳,只見一個身長六尺,長鬚美髯花白的老者正倚在史思明的榻上呼呼大睡,甫一聽有人進來,立即睜開了眼。那時而嗚咽,時而高亢的呼嚕聲頓時停了下來,也不知他睡熟沒有。

他沒披甲,袁履謙也不敢確定他是不是郭子儀,轉頭看了李光弼一眼,李光弼冷著臉沒說話,目光盯著史思明落下的長槊,上前捧起一看,目露驚喜。

“敢問可是郭公?”

“不是。”

袁履謙一愣,盯著對方的眼袋發了片刻的呆。

“哈哈哈,兵不厭詐。”郭子儀哈哈大笑,高大如山的身體站了起來,道:“朔方節度副使郭子儀,幸會,此番破賊,袁長史居功甚偉啊。”

“不敢當。”

說話間,郭子儀已看向李光弼,兩人睇目相視,不交一語,讓袁履謙感到十分尷尬。

末了,郭子儀先開了口。

“那槊,我看中了。”

李光弼遂放下那杆長槊,又聽他接著道了一句。

“你既喜愛,贈你便是。”

“好。我得人舉薦,今官職已不遜於你。”

“哈哈哈。”郭子儀哈哈大笑,乾脆趿了鞋上前,拍著李光弼的背,道:“今叛賊亂國,迫需你我齊心協力,豈還好再懷私忿?”

李光弼亦是爽快,當即執禮一揖,道:“願合力破賊。”

“好!”

袁履謙原以為他們的“不和睦”是怎樣的黨同伐異,沒想到竟是如此孩子氣的鬥氣,見兩人能盡棄前嫌,不由大喜。

“兩位節帥一直就在合力破賊,可謂是英雄所見略同。”

“默契罷了。”郭子儀擺了擺手。

“換身衣裳,去迎邊監軍吧。”李光弼道。

郭子儀也不見外,當著二人的面便開始穿戴,如敘家常一般問道:“怎麼未見到薛郎?我久聞其名,卻還未見過一面哩。”

“薛太守前往平原郡支援,不久前攻破魏郡,已追著賊兵殺過黃河了。”

“河北有此戰果,薛郎功不可沒啊。”

說著,郭子儀抬起手,指了指遠處幾個將領,道:“那是薛嵩、薛巋兄弟,這次能重新奪回雁門關,多虧了他們。而正是薛郎安排他們來接應老夫,先見之明啊。”

之後他又指向了遠處的李晟,道:“李晟駐守土門關,風雨不摧,使井陘暢通,亦是老夫能趕到常山的原因。”

李光弼點了點頭,道:“薛郎在數年前便識破安祿山的逆心,阻止他謀奪河東節度使,守住了太原,今日有此局面,我等不可忘了他的功勞。”

“方才袁長史說,薛郎與賀蘭太守一起支援常山。昨夜,我麾下軍士於叛軍中發現一名戰俘,自稱……”

郭子儀說到一半,已看到了監軍邊令誠就在前方。

另外,站在邊令城身邊的,不是昨夜那自稱是賀蘭進明的戰俘又是誰?

“哈,他倒是很快。”

郭子儀整理了花白的鬍鬚,上前,以熱情洋溢的笑容道:“邊監軍,有失遠迎,是郭某的不對!”

李光弼心中輕哂,他此前與郭子儀不和睦,便是認為其人太過圓滑了。但如今共事,他才意識到,很多事情由郭子儀在前面擋著,他才能輕鬆不少。

“某亦久聞郭公大名。”邊令誠朗笑道:“方才看郭公與李公、袁長史相談甚歡,不知在談什麼?”

“在談常山太守薛白的功勞。”

“薛白?”

邊令誠略作沉吟,有些事還是讓旁人來說的好,遂側身引見道:“這是北海賀蘭太守,出身名門,想必諸位都聽聞過他的詩作?”

郭子儀很湊趣,撫須道:“賀蘭太守詩風博雅,好詩,好詩。”

“賀蘭太守亦是朝廷新任命的河北招討使。”邊令誠笑著拍了拍賀蘭進明的背,“他陷於賊營,然威武不屈,凜然無懼,忠義可嘉。”

賀蘭進明當即上前兩步,一臉正氣,與他們見了禮。

“方才郭公、李公提到薛白的功績,他有功績……兩位只怕是被他騙了。郭公復河曲、奪雁關、破賊兵,皆將士用命,兼郭公指揮若定,與薛白有何干系?此人慣會逞口舌之利,將旁人功勞安在他頭上。”

聽著,郭子儀與李光弼對視一眼,各自轉開目光,不復言語。

賀蘭進明繼續道:“薛白居心叵測,蓄意逼反安祿山,我奉朝廷秘旨押他入京,他提前得到風聲,故意奪我兵權,陷我於賊,使我二弟慘烈戰死。”

“此事只怕有誤會。”

袁履謙臉色一肅,明知賀蘭進明背後有邊令誠撐腰,還是上前道:“我與薛太守共事,瞭解他為人,斷不至……”

“夠了!”

賀蘭進明忽然抬手一指,喝道:“當我不知是何人與薛白通風報信,陷殺我兄弟,正是你!”

袁履謙並不懼他,道:“賀蘭太守?你陷於賊營,難免激動,還請冷靜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