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夜喜雨 作品

第一百零二章 另有安排

 聽到趙廣淵要販賣現代的糧食,林照夏愣了愣。

 “你算過這中間的差價了?”

 趙廣淵點頭,“是,仔細演算過。”

 大齊五兩金可換六萬六千多現代錢,合一兩銀差不多就是一千三百多元。米價江淮地區批發按一塊八算,一兩銀能買722斤大米。

 而在大齊,米七百文一石,一兩銀,只能買一百七十多斤米。

 差了四倍多。

 林照夏聽他這麼一通演算,默了默。

 “我知你想改善大齊中下層百姓的生活,你想獲得他們的支持,但販糧這事還需慎重。”

 “如何說?”

 林照夏組織著語言:“且不說你能不能帶大量的糧食回去,即便你能帶回去,但糧食是國本,關乎國運民生。如果糧食大量進口,勢必會降低農民收入,也減少農民的就業機會。”

 林照夏不太同意他的想法。

 “你想啊,現代的米便宜,運過去大齊的糧食就賣不出去了。賣不出去,大家就不想種糧,地裡是不是就會荒廢?而且大齊的農民還不像現代人可以進城打工,那他們要怎麼辦?”

 “一沒錢就容易鬧事,一鬧事社會就動盪,一動盪你當然有機會,可是你準備好了嗎?”

 趙廣淵擰緊了眉。

 “所以我不同意你的想法。有句葷話,說步子邁太大,容易扯到,蛋……”林照夏說著有些難為情。

 “但話雖糙,理不糙。一個國家的糧食能夠自給自足,才能維持社會的穩定,才能安民心。”

 趙廣淵點頭,“是我想左了。”

 他只覺得現代糧食品種多,比大齊便宜,他弄些回去大齊的百姓就能吃得上飯了。沒考慮這麼深遠。

 “你的想法也沒錯。比如你要養兵,倒是可以運一些回去自己吃用。不影響國家運轉,不會影響物價,倒是還行。再比如弄些鹽回去,一兩銀子你可以買兩千斤不止了。”

 趙廣淵眼睛一亮。

 不過林照夏又否定了這個想法。

 “其實你可以自己把鹽弄出來,給自己人用,比從現代弄回去還划算。你不是食邑在越地嗎?那邊可是產海鹽的地方,你們自己曬制,這就能省出一大筆軍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