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殷商開始的千年世家 作品

第45章 番國:你覺得我比息侯還蠢?


  息國是一個諸侯國,受封的時候有七十里方圓,到它被楚國滅國的時候,大概兩百里方圓左右。

  不過息國的人口倒是挺多的,有十幾萬左右,比蔡國少一些。息國和蔡國加起來勉強可以抵擋楚國。而且息國在淮水上游,運輸糧草也算便利。

  因為息國國君和卿士大夫都被楚國遷走,王仲前去擔任息侯,基本沒有什麼掣肘,三千士卒加上其家眷,差不多有一萬多人。有這些人在,基本上完全能夠控制息國。

  王仲乃是公室嫡子,王雍的弟弟,此番王忠封息,算是王氏小宗。同樣可是得到子珏的庇護,只不過等到三代之後就會改氏。

  在淮國的支持下王仲很快就控制了整個息國,畢竟息國和蔡國這裡有三萬淮軍駐紮呢,敢不老實直接上門教育。

  淮國出兵護送蔡國公子勝回國復國的消息很快傳遍了中原諸國。淮國的聲望也因此大漲,原本奉淮國為霸主的小國紛紛前來祝賀。

  王仲就封息國,除了帶來了上萬人口外,還有十幾個書院學子跟著前來,同時也帶來了淮國更先進的農耕技術。

  而王仲就封,和蔡國守望相助,對於楚國來說,這就是一個眼中釘肉中刺。與此同時,楚國戰敗的連鎖反應也出現了。楚國作為荊楚大國,周圍的小國都很擔心被吞併。

  因此在淮國展現出來實力之後,周圍這些國家頓時就有些異動。這其中就以黃國和江國最為熱切。

  黃國和江國兩個諸侯國並不是姬姓諸侯,一個是伯益後裔,另一個是源自軒轅黃帝后裔,兩個方國都得到過殷商以及邦周的分封。對於奉淮國為盟主沒有絲毫壓力。

  在看到淮國的實力後,立刻就派出使者向淮國朝貢了。

  江國和黃國在息國兩側,地理位置重要,淮國在得知兩國前來朝貢,很是高興。之後更是和淮國、息國、蔡國一起盟誓。

  息、黃、江、蔡四國聯合,即便是楚國強大,也不得不重視。

  淮國在息國的佈局,很快就讓一個反對楚國的聯盟出現,而對於這種情況,中原諸國也是樂見其成,免得楚國再來幾次北上中原,因此很默契的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