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殷商開始的千年世家 作品

第458章 難民 部曲


                 大乾將難民送到南方、樂浪郡等地,除了分配三十畝土地外,還有各種農具。南方因為氣候溼熱,雨水充沛,很多地方都適宜耕種。

  在這裡比北方更適合兩年三種制度,只要土地的養分充足,就能夠就能連續種植。優越的氣候實際上比北方更適合耕種。

  但是,南方的紅土地比北方的黃土要貧瘠,南方氣候溫暖,是一年四季都能耕種,但是土地貧瘠是繞不過去的。

  大琉球群島能夠連續耕種是因為那裡的土地肥沃,同時有牛糞、甘蔗渣等堆肥。同時種植大豆、黑豆、綠豆、紅豆等植物,為的就是增加土地肥力。

  但是南方很多地方都是紅土,肥力本就不及黃土,再連續種植,結果就會造成地力越發貧瘠。現在只能一年一種,同時為了增加肥力,朝廷一直都在鼓勵百姓養牛,推廣糞肥使用。

  實際上在真實歷史當中,一年三熟的水稻出現之後也沒有全面推廣開來,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肥料。

  沒有肥料,即便是一年三熟的水稻,種下去了也打不了多少糧食,人類未來農業爆發式增長就是近代化學肥料的出現。

  皇室的守藏室中,對肥料的辦法並不多,其中糞肥是最常用的,也是最容易推廣的肥料。而除了糞肥外,另外能夠製作的肥料是鳥糞石還有骨肥。

  鳥糞石是在海外一些島嶼上存在,王澈已經讓王贇去搜尋,而骨肥則是海魚骨頭研磨而成的肥料。這裡的骨肥,主要指的就是鯨魚。

  鯨魚體積龐大,有十幾噸甚至幾十噸重,在真實歷史當中,大量捕鯨活動出現在十七世紀,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鯨魚油脂。在沒有發現石油之前,鯨魚一直都是重要的工業原料。

  自從朝廷能夠出海遠航之後,就已經將鳥糞石和捕鯨安排上了日程表。只不過因為航海技術還不夠成熟,並沒有實施。

  大量人口遷徙,對於大乾朝廷來說是一個重大考驗。朝廷規劃了幾條路線,然後讓沿途官府準備了粥棚和休息地方,一批一批的進行遷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