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殷商開始的千年世家 作品

第607章 改革田制


                 天下各地門閥士族即便是礙於朝廷法令,不敢明目張膽的侵佔百姓的良田,但是依舊有各種方式可以用。

  對於這些門閥士族來說,他們掌握了大量農田,掌握了大量財富還有銷售渠道,那些百姓根本無力和他們對抗。

  以前在大乾的時候,朝廷會特意限制豪強土地,並且壓制了大量大乾銀幣用來交易,還有朝廷推行的底價制度等等,極大的約束了門閥士族豪強勳貴。

  讓百姓不至於出現糧食豐收,卻穀賤傷農的事情。在青黃不接的時候,也不會出現糧食價格瘋漲數倍的情況。

  但是自從大乾崩毀之後,這套制度就已經悄無聲息的消失了。即便是後來的皇帝們建立了類似的常平倉制度,能起到的作用也很有限。

  這個時期,天下間人少地多,百姓過得還不錯,但是等到幾十年之後,這些問題就要大量暴露出來了。

  “陛下,除了這個原因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朝廷授予百姓的田產分為永業田河口分田,成年男丁授口分田八十畝,永業田二十畝。”

  “一百畝農田足以讓百姓一家六口生活下去。這其中二十畝永業田是永久授予百姓的,但是八十畝口分田是需要在六十歲後交還官府。”

  “這個制度看上去很好,但實際上卻極難推行。這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百姓並不願意將口分田還回去。”

  李世民詢問道:“這是朝廷分的田,百姓如何敢不還?”

  “陛下,一個縣城才多少官吏?需要管理多少事情?而一個縣足有十餘萬百姓,他們怎麼知道那些百姓到六十歲沒有?”

  “到時候,必然是難以監督的,而且地方官員有時候會嫌麻煩,直接將這口分田分給他們的孫子。所以基本上這些分下去的口分田是收不回來的。”唐朝推行的和隋朝的田制大同小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