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泡泡 作品

第一卷 第194章 院試(4)

不管周圍之人如何謾罵腹誹,徐鶴低頭細細將墨研了。



等墨研好後,他持筆蘸墨在草稿紙上將題目謄抄了下來。



接著他閉上眼睛開始思索這道題的出處。



“《中庸》,全文應該是,子曰:舜其大孝也與!德為聖人,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



翻譯過來後全章大概得意思是孔子說,舜這個人估計是天下最孝順的人了,這個人德行上是聖人,地位上是天子,財富上擁有天下,宗廟祭祀他的美德,子孫繼承他的功業,為什麼舜可以擁有這樣完美的人生呢?



因為,有大德行的人,必定得到他應得的地位、財富、名聲和壽命,所以天養萬物,必定根據他們的資質而後代他們,能成才的得到培養,不能成才的就必遭淘汰。



《詩經》說,高尚的君子有光明美好的德行,讓人民安居樂業,享受上天賜予的福祿。



上天保佑他,任用他,給與他重大的使命。



所以,【故大德者,必受命】,有大德的人必定承受天命。



徐鶴將全章默誦了幾遍,又將自己對經義的理解歸納整理了一蕃,最後總結出幾點。



要是想把這篇文章寫好,中心思想是要強調舜是先有德,然後才天命所歸。



而不是天命所歸之後,才有的德行。



這樣就是本末倒置。



說到底,儒家以孝治天下,就算是君王也要講究個孝順。



既然儒家經義都是發人深省,規勸世人之用。



你要強調天命所歸之人才能孝順,那讀了文章後的人全都給不孝順找到個理由……我又不是天命所歸,不孝順是應該的。



這樣一來,這跟聖人勸人向善的思想不就背道而馳了嘛?



其次,這個文章還要強調幾個重點,比如【德】與【孝】的關係,比如【大德】為何。



總之,確實千頭萬緒,能寫的東西很多,但能不能寫到大宗師的心裡,那就看個人水平了。



要說這楊寅秋出的題,說好聽點是刁鑽,說難聽點是良心大大的壞了。



考生不僅僅要注意經義中的論述,想要寫好文章,還得有發散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