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綠蘿裙 作品

第140章 春日好




    因為挑挑揀揀的,程丹若捧著印鑑半天,也沒能蓋上。



    皇帝猶豫:“等等,貢緞是不是太少了?才兩百匹?噢,織造局今年就送來這點啊。”



    石太監:“陛下,貢緞年年有新的,舊的壓久了,顏色也不鮮亮。”



    “不鮮亮拿來賞人就是。”皇帝不以為意,“總不能委屈榮安。”



    石太監:“那幾位娘娘那裡……”



    “那就一百五十匹。”皇帝改了口,“三十匹給貴妃,十匹麗嬪,莊嬪和順嬪各五匹。”



    程丹若:“……”



    她默默調整了一下腿部重心,換一隻腳站。



    一個時辰後,皇帝終於勉強滿意,蓋章。



    開春基本上都是這些屁事。



    直到二月份,年已過去,朝廷要做新一年的計劃,十九年的重頭戲才悄然露出一角。



    李首輔上奏,求乞骸骨。



    程丹若沒看到奏本,但都是套話,不重要,無非是我已經年老體衰,不能再為陛下分憂了,求您讓我退休吧。



    然後,皇帝的回覆也很套路:愛卿啊,你是國家的肱股之臣,我不能沒有你,你要生病就好好養,我永遠等著你。



    第一回合結束。



    過幾日,開始第二回合。



    李首輔繼續乞骸骨,說得好慘:臣已經老了,牙齒掉了好幾顆,頭昏手也抖,雖然我真的很想再為陛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再一想,後來人前仆後繼,我這樣的老東西再佔著位置,才是真正耽誤朝廷大事啊。



    皇帝回:年輕的馬兒雖然年富力強,卻需要老馬帶領道路,您是兩朝老臣,我剛繼位的時候,多虧你的教導,那一切還都歷歷在目……朕離不開你,正如劉備離不開諸葛孔明。



    理論上來說,還有第三回,再來一出感人肺腑的君臣對奏,退休申請才會被正式批准。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



    第三次乞骸骨前,御史參了李首輔,說他縱容家人橫行鄉里,強買良田,導致無數人家破產,自家卻華屋美婢,享受二十萬畝良田。



    按照一畝田30兩的均價算,就是600萬兩的不動產。



    雖然是整個李氏宗族,不獨是李首輔一家的,但這數目也很驚人了。



    程丹若卻很疑惑,不知道這關頭搞這一出,有什麼意思。



    都要退休了,參李首輔有什麼意義?他能為了官聲整頓家裡嗎?



    當然不能。



    記 李首輔被參後,沒有辯解,反而馬上請罪,自言管家不利,沒有好好教導族中子弟,再次懇求回鄉。



    這下,皇帝就很尷尬了。



    按慣例,三請三留,留到第四次才和平分手,方算是君臣相得,一段佳話。



    可李首輔承認了自己的錯漏,皇帝不能裝作沒看見。



    第三次怎麼應對,都有點如鯁在喉。



    最終,皇帝還是寬恕了他的罪過,說:愛卿忙於國事,家事有所疏漏也是在所難免。你的功勞,朕都記得。



    李首輔非常感激,當場下跪,顫巍巍地說:“老臣年邁糊塗,多虧陛下寬容,懇請辭去,老於家鄉。”



    皇帝,同意了。



    大家都感慨,陛下是個長情之人啊。想當初,陛下剛繼位,於政事多有生疏,李首輔竭力輔佐,終於令皇帝坐穩了寶座。



    皇帝記得他的恩情,故令他安然致仕,得享天年。



    然而,程丹若口中不說,心裡卻意難平。



    李首輔安享天年,他家的田呢?就這樣了?



    是的,就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