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綠蘿裙 作品

第242章 蝗蟲至




    程丹若點點頭:百姓對蝗災瞭解不多,還是挺迷信的。



    她又問了賀老頭家裡的收成,得知紅薯和土豆都長得不錯,小麥也還不錯,這才請老人家回去休息。



    謝玄英換盞茶,沉吟道:“你說,我給將謀寄封信如何?浙江前兩年似乎也有蝗災,龍子化那邊我也想問問。”



    “問當然可以,但遠水解不了近渴。”程丹若思索道,“依我說,不如向他們打聽打聽,蝗災都出現在什麼地方。”



    謝玄英奇怪:“這是為何?我記得,蝗災各地都有。”



    她道:“凡事必有因果,你知道為何蚊蟲在水邊更多嗎?”



    “蚊蟲喜水。”他肯定地回答。



    “蚊蟲在水中產卵。”她繼續發問,“再問你,蚊蟲既然叮人,可水邊人跡稀少,為什麼它們會聚集在那裡呢?”



    謝玄英仔細思考:“它們在保護子嗣?”



    “因為雄蟲以吸食草汁為生,只有雌的喝血,兩者並不相同。第三問,為何雌蚊子喝血?”



    謝玄英不大確定了:“雌蚊兇悍?”



    “還是不對,因為雌蟲產卵需要滋補之物,血能助它產子。”程丹若解答。



    他恍然:“竟是如此。”



    “一樣的道理,我們要先弄清楚蝗蟲的規律,才能知道該如何清除它們,否則像賀老爺子,幾十年過去了,還以為蝗蟲是蝗神發怒。”她說。



    謝玄英若有所思:“不是嗎?”



    她斬釘截鐵:“當然不是。”



    “噢。”他頷首,“你說不是應該就不是了。”



    程丹若覺得怪怪的,但他一貫對她的話深信不疑,倒也沒有追問,只是道:“你覺得這樣如何?”



    謝玄英思忖道:“這樣的話,問他們是沒用的,將謀我知道,他從前只愛舞刀弄槍,從不在意這些事,龍子化興許知道些,但肯定不全。”



    程丹若擰眉。



    也是,古代信息流通不便,蒐集資料更是難如登天:“那怎麼辦?”



    他想想,道:“本朝的記載不易找,前朝的卻是不難,蝗災古已有之,我們可以以史為鑑,翻《元史》中的記載。”



    程丹若:“……”



    謝玄英抬眼,見她愁眉緊鎖,霎時失笑:“我看就行了。再說,就算要做也是之後的事,眼下還是把秋糧收好。”



    程丹若點點頭,說道:“這兩天,我們多尋人問問,看是否有好法子應付,防患於未然。”



    謝玄英沉吟:“邢師爺和錢師爺都老道,一會兒我就去問他們。”



    她便道:“那我去問別人,群策群力,總能拿出幾個法子來。”



    夫妻倆商議定,分頭行動。



    --



    約莫五日後,一小股蝗蟲飛躍山林,到達了大同。



    程丹若昨天就聽人說了,今天一大早起來,專程趕到城門,爬上高高的城牆,圍觀這一景象。



    只見黑壓壓的蝗群自天邊飛來,遠看像一片快速移動的烏雲,目標明確地朝著田間湧去。



    好在這裡的麥田被收割得七七八八,只剩下一些茬子留著。



    即便如此,所過之處,金黃色的塊壘全部消失,只留下土黃色的赤地。



    蝗蟲過境,寸草不生。這不是誇張的修辭,就是切實的描述。程丹若看得心驚肉跳,下城牆時,腿都是軟的。



    幸好山西有山阻擋。



    幸好秋收已經完成大半。



    幸好飛蝗不多。



    若不然,史書上“民飢”乃至“民大飢”,背後的慘劇根本不容深想。



    但一想到其他地方的災民,這點慶幸也變得如此可憐。



    “丹娘。”她走下城牆,就見謝玄英騎馬飛馳而來,“你怎麼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