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綠蘿裙 作品

第435章 科研嘛

 程丹若的牧場在順天府北部, 離京城大約一日的路程,早晨出發,將近傍晚才到。

 牧場不大也不小, 位於一片河谷處, 養了五十頭牛, 都是按照程丹若的要求, 專門從蒙古買來的黃牛。

 除了少數幾頭種牛,大多是母牛, 歲數不一。

 程丹若到了地方,沒急著找牛, 反倒是招來管事, 詢問周邊牧民的情況。

 因臨近京城,這裡的牧民日子過得不錯,養的牛羊也優先提供給京城。如今羊毛紡織業欣欣向榮,更是有不少人過來收羊毛。

 牧民的日子不算富裕, 卻也不需要扶貧。

 程丹若放心了, 專心搞醫學事業。

 次日,她早早打發走了謝玄英,戴上口罩手套, 在牧民的陪伴下,一頭頭檢查母牛的乳-房。

 牛痘多生髮在這個部位, 所以在廣為人知的故事中,琴納是在擠奶工身上發現了端倪。

 但故事只是故事, 現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程丹若思索了很久,是否要在本土研製牛痘疫苗。相比於牛痘, 其實人痘做起來更為簡單。

 首先, 在宋元時期, 人們對天花就有了較為普遍的認知,到了明朝,大夫們已經能夠分別各種痘的類型,甚至在某些地區,已經出現了鼻痘法,大夫們已經在嘗試篩選痘種,有了種痘雛形。

 而人痘技術在原本的時間線上,在清朝才成熟,假如此時提出來,已經足足領先一百年。

 還有,牛痘疫苗不是說做出來就能推廣的。

 最早西方研製出牛痘疫苗,卻在傳入國內時失敗了,理由十分荒誕。

 ——疫苗過期了。

 早期的人們是怎麼接種牛痘的呢?

 是從一個患者身上取痘,然後直接給下一個種上,靠人傳人的方式傳遞,或是直接在種痘現場牽頭牛過來,現場取,現場種。

 效率低不說,也不是出痘了就能隨時接種。

 取痘的時間不對,接種的人可能無效,痘種不乾淨,可能直接導致病人得病感染而死亡。

 所以,牛痘比人痘安全,卻也有大量風險。

 只不過,穿越這麼多年,不知是運氣好還是怎麼,她一直沒碰見天花,相反機緣巧合,和韃靼的關係還不錯——牛痘在歐洲、俄羅斯和中亞分佈得比較多,獲取痘種的概率更高。

 既然如此,當然還是牛痘更好。

 畢竟她也沒打天花疫苗……

 言歸正傳,要研製出牛痘疫苗,首先得有一頭得病的牛。

 程丹若提前囑咐過林桂,讓他多留意身上長疹的牛,自己要試藥。有豬康復這頭豬在先,下人們不以為奇,好好答應了。

 但這麼多牛中,病牛一共有五頭,只有一頭是長了丘疹的。

 可這不是牛痘!

 是擠奶人結節,也叫假牛痘。

 ……怎麼說呢,意料之中的坎坷。

 但來都來了,篩一遍沒有就走,實在太可惜。

 程丹若很快想出了辦法,最簡單的莫過於派人到周邊的牧民家庭尋訪。

 “疹子不要這種光滑的、棕紅色的、圓形的腫結。”她叫來僕人,仔細描述,“要有水皰的,凹進去的膿包。”

 牧場是林桂買的,負責的管事也出自靖海侯府,是柳氏陪嫁丫鬟的兒子。

 他們天然向著三房和四房,而比起謝四,謝玄英怎麼看都更有前途,今後榮辱繫於她身,他們幹活肯定上心。

 一內一外兩個管事都應了,說馬上找人四處尋訪。

 但就這樣碰運氣,概率還是太低,她補充道:“再收些倉鼠來,幾文錢一隻,總有人肯吧?”

 “肯的肯的,這東西到處都是。”管事沒有問她要來做什麼,反問,“夫人要多少?”

 “先收個三五十隻看看。”齧齒動物是牛痘的攜帶者,也屬於碰運氣,當然,程丹若沒忘記問,“這邊近兩年沒有鼠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