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綠蘿裙 作品

595. 張文華 新賬舊賬

大軍出征初期,崩了一位天子,說流年不利都算委婉。所以,這仗還沒打,朝野上下都提起了一顆心。




程丹若親自寫信給昌平侯,誠懇表示朝廷還是信任昌平侯的,希望他儘快穩定軍心,協助朝鮮驅趕日本。




又上門探望昌平侯夫人,讓她寫家信送寒衣,給足了臉面。




馮大沒死,昌平侯夫人雖然覺得背鍋了,可馮皇后已成廢子,祝沝上位,形勢比人強。她不傻,反倒客氣起來,連聲道謝,果然派人送了信和衣裳。




虧得如此,及時穩住了前線焦急萬分的昌平侯和馮四。




他們在前頭先聽說馮大被撤換,以為糧草有恙,再聽說祝灥崩了,險些以為宮變謀反。但父子倆商議了番,決定先按兵不動,靜觀其變。




等到家裡再三來信,全都安然無恙,這才將信將疑地繼續拔營出發。




但這一路走得特別慢,磨磨蹭蹭,冬天才到朝鮮。




朝鮮地形複雜,日本軍隊的水平也不像倭寇,並非烏合之眾。朝鮮方面先和日本打了幾仗,互有輸贏,昌平侯卻遲遲不曾出兵,不知道在幹什麼。




朝鮮十分不滿,連連催促,十月初,雙方正式交鋒。




沒輸也沒贏。




今天的戰報就是昌平侯解說最近的情況。




他說,自己久不出兵,主要是派人四處打聽去了,因為朝鮮滿口謊言,多有虛報謊報之處,不敢信對方的情報。




通過查證,他發現日本軍隊的數量遠比想的更多,且通過前期劫掠,積攢了不少糧草。反觀朝鮮,原本按照商議,大夏只會運送部分糧草,還有一半要在當地籌措。




可朝鮮當地的百姓逃竄入山避難,既無糧草,又無民夫,他不得不等到大軍集結完畢,糧草囤足再動手。




根據他判斷,這場仗還有得打,現在的人不夠使,最好儘快調兵。




他打算一邊打一邊派人和日本週旋,儘量拖延時間等待後續兵力支持。




內閣、程丹若並兩位兵部侍郎,總計六人傳看了奏章。




楊首輔發問:“清臣怎麼說?”




“竟然開了口,只能加。”謝玄英又不是神仙,料不到千里之外的情況,昌平侯既然在前線,就知道信任他的判斷,儘快給予支持。




薛尚書有幾分踟躕:“再增派兵馬,軍費可就捉襟見肘了。”




打仗說到底,不是人的問題,因為人不值錢,而是錢的問題,錢很值錢。




“是啊。”室內燒著三個火盆,程丹若熱得要死,卻不敢脫外套,只能抿茶,“要是有筆天降橫財就好了。”




話一出口,其他五個人紛紛投以視線。




這可不像是一句廢話。




但楊首輔沒接茬,閉目思索片刻,說道:“叫張文華來吧。”




管著朝廷錢袋子的張文華很快出現。




他也是能人,在祝灥身上耗費三五年時光,撒出去的銀子都能蓋一座西苑,這會兒人沒了,臉上卻半點失態也無。




聽說要算軍費,他十分鎮定地報出了國庫的預算。




數據清楚,今年的秋稅也算上了,從能力上說無可挑剔。




可程丹若意味深長的視線,久久停留在他身上,彷彿在掂量什麼東西。




張文華面色不顯,後背卻是冒出細密的冷汗。無論在家想過多少次,眼下正在對外征戰,不宜大動干戈,他仍舊無法確保自己不會被秋後算賬。




今非昔比啊!




祝灥在位,他就算逾越幾分,也不會有人說三道四。說到底,天子親政是政治正確,程丹若早晚下臺,她若不肯,就是罄竹難書的大罪。




因此,張文華不在乎程丹若樂不樂意,只要他能將祝灥拱上親政寶座,天下人都會認可他的忠心。




誰想一切變得這麼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