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鳥村 作品

第一百三十四章 高端

    人進門的時候,置物架還好好的,東西也都好好的放在置物架上面,是隨著加害人的攻擊,以及被害人的避逃過程,才有大量的物件從臨時的不穩當的置物架上掉落下來。

    所以,第三次擊打的血跡,被上面的物件給埋起來了,是個人都能想明白。

    所不同的是,江遠如何就判斷最上面的是第七次的擊打?

    侯小勇強忍了幾秒鐘,還是覺得忍不了,問了出來:“第三次擊打的血跡,咱們先不說,你憑什麼就說上面的是第七次,不是第六次,不是第10次?”

    江遠和煦的笑了一下,輕聲道:“我是數出來的。犯罪現場重建,我已經在腦海中完成了,然後才給各位說的。”

    侯小勇頓時愣住了。

    也是熬夜的時間太久了,讓他的判斷力和智商都開始下降了。

    要是能睡個10小時8小時的,他覺得自己肯定也能重建出幾步出來。

    然而,這其實就是所有難題給予學渣的誤解。

    看著老師或者其他人的解題步驟,一步步,一步步照著解題順序做下去的學生,往往有一種誤區,在於我學會了。

    其實,按部就班的照著順序看的學生,距離學會的距離還非常遠。

    大部分的數學題,其實都不是按部就班的做出來的,而是先看末尾或者中部的需求,然後再看前面如何達到末尾和中部的需求。

    就好像犯罪現場重建也一樣,任何一名血跡分析學的專家都不是真的猜測第一步是哪裡,第二步是在哪裡,這樣一步步猜出來的。

    這樣做太傻了,而且給自己製造了太多不必要的負擔。

    就好像第一步,按照侯小勇學到的信息,似乎應該去尋找噴濺狀的血跡,但就江遠的判斷,第一擊偏偏沒有打出血來,這怎麼搞?

    而就江遠的第二步來說,也是類似的,如果要找到第二擊,難道一條條的血跡看過去,分析過去嗎?那就還得排除其他血跡是第二擊的可能。

    太麻煩了,且無必要。

    正確的做法,就是先判斷血跡是前期的,中期的,還是後期的,或者是在標誌性事件之前,還是之後。

    給確定的血跡安排好位置,剩下的血跡再慢慢填空,才是相對簡明的解題步驟。

    不夠,這種就好像填字遊戲一樣,需要有整體性的把控,某種程度上來說,不能完整的重建犯罪現場的,也建不出半個犯罪現場出來。

    侯小勇等技術員,其實都沒有接受過重建犯罪現場的培訓。

    國內目前的刑事科學技術人員,學習東西的途徑有不少,最常見但最基礎的是學校裡的課程,這些東西是基礎中的基礎,在實踐中可能也用不上,但要是不學的話,後續的發展潛力就非常低。

    比如同樣是血跡分析,它就會用到一些高中的物理和化學知識,比如動量,角速度之類的東西,高中生其實要用大幾個月的時間,上百道題目去理解的。

    一名刑事科學技術人員,如果沒有掌握相應的知識,臨時抱佛腳,理解水平是不太可能相同的。

    而出了學校的學習途徑之外,看書,以及單位

    裡拜師學藝,屬於最常見的兩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