袤一 作品

第737章 差距

 百多個億的虧損,作為硼礦的礦主,怎麼可能不明白,這個銅礦裡面的事兒,遠比虧損還要嚴重多呢?只是一個油頭粉面,絕對不可能虧損這麼多——也就是說,這個銅礦的管理層已經壞透了,包括下面的中層,也好不到哪兒去。

 這是件最麻煩的事兒。

 硼礦之所以這麼快就恢復了生產,因為那些骨幹還在,壞掉的只是管理層的那幾個,絕大多數中層還是好的。

 但銅礦的情況和硼礦正好相反,壞掉的是絕大多數,好的只是少數。

 真要是接手,怎麼用這些人?不用嗎,礦業是一個技術性相對比較強的行業,沒有從業經驗的,根本不可能接上手;用這些人吧,已經嚐到了甜頭,再想收手,不太可能。

 還有就是河東不是江南——經營環境不同。

 雖然李哲開始接手硼礦的時候,自己也沒有什麼基礎,但好在有孔玲呀。孔玲作為工作組成員,在硼礦好長時間了,對硼礦瞭如指掌。最關鍵的是,孔玲身後還有老爸罩著。雖然那時候孔正東在江南並不是炙手可熱的大佬,不過,從參加工作就在江南,人脈還是有的。這種人脈可能對上面,不起什麼太大的作用;但對下面,對這些企業的管理都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震懾力的。

 這也是孔玲掌管硼礦後,那些礦裡的混混不敢炸毛的原因。

 但銅礦就不一樣了。

 爛掉的那些骨幹幾乎不能用,自己又沒有一位如孔玲那樣的管理者,作為外地人,這算你的本事在大,可強龍也難壓地頭蛇。

 這也是李哲為什麼不肯接手銅礦的原因所在。

 當然了,還遠不止是這些,以李哲所瞭解到的,就算河東方面條件再怎麼放寬,也不可能捨棄銅礦的。也就是說,不管條件多寬,也不可能把銅礦的產權交出來的,最多也就是出讓百分之四十九,主動權還掌握在他們手裡。

 不是李哲小瞧對方,以河東的管理環境,這些人幾十年所形成的觀念,躺在公家有經濟的這張大床上早就習慣了。所以,就算給自己四十九的股份,最後不過是陪床的丫鬟——永遠也不可能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