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愛吃草的羊 作品

第124章 高陣容

勝敗乃兵家常事,但如果可以贏,為什麼要輸呢?

總歸有人要贏的,為什麼不能是我。

在這個聯盟打球的人,註定有人勝利有人失敗,但沒有人喜歡失敗。

不過密集、繁重的賽事,卻容易讓人習慣失敗,這是很危險的。

30號打完了揭幕戰,31號一大早,甘國陽就起床和甘有為一起去了機場。

甘有為看完了兒子的主場揭幕戰要和國輝他們一起回舊金山。

甘國陽想讓老爹留在波特蘭玩兩天,甘有為道:“你人都不在波特蘭,我留在這裡幹什麼?”

這話甘國陽無法反駁,因為賽程安排,他們接下來要連打三個客場,下個月5號才能回波特蘭。

各自道別上了不同的航班,甘國陽和隊友們一道前往菲尼克斯,準備他們的賽季第三場比賽。

職業比賽的難度就在這裡,nBA為了達到足夠的比賽場次收足夠的門票錢,從60年代開始一個賽季就要打80多場比賽。

後來固定下來每個隊82場常規賽,大概要在170天左右打完,平均每兩天打一場比賽。

又因為交通、主客場的問題,背靠背連續比賽,四天三賽,五天四賽是很常見的賽程安排。

相較而言,在大學時賽程安排要鬆弛的多,常規賽一般都是一週兩賽,因為要兼顧學生的學業。

偶爾一些小的錦標賽,賽程安排會密集一些,但時間都很短,兩三天就打完了。

而且大學的比賽分上下半場,只有40分鐘,沒有進攻時間限制,體能消耗要小的多。

nBA一場48分鐘,24秒進攻時間限制讓球員們每場都要全力奔跑,體能消耗和身體損耗是大學時期的數倍。

nBA的比賽也更加野蠻,身體對抗更加激烈,尤其是東部球隊,甘國陽在前兩場尚未遭到粗野的對待。

不過隨著他聲名鵲起,第二戰主場三節砍下41分引發全美nBA媒體轟動,這樣的待遇到來不會太遠的。

連續的客場對球員的身體、意志力都是極大的考驗,尤其沒有專機要趕班機,有時候買不到票只能坐紅眼航班。

要是60年代,黑人球員還要忍受種族隔離的痛苦,他們打完客場只能連夜趕去下一個目的地,車子在黑夜中狂奔,沿途沒有一家店肯提供餐飲、住宿。

如今條件要好很多,可是客場的住宿肯定不會有在主場住在家裡好,這點甘國陽在大學就有深刻體會。

飛機在中午抵達了菲尼克斯,比賽在明天晚上進行,酒店的情況比在堪薩斯要糟糕,晚上停水洗不了澡。

亞利桑那的天氣比波特蘭要熱,而且很乾燥,沒有水洗澡感覺很不舒服。

80年代的旅館沒有健身設備,那時候健身運動剛剛起步,電視上每天播出的健美操節目才開始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