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嚼糖 作品

第25章 消災會的案子

 孔夫子講完了此詩,再向眾學童講起昔日高令公高伯恭向高宗進諫,請求恢復《詩》、《禮》教育的話:

 “身居高位者如果不能修養德行,那百姓則不能。”

 “王族勳臣的婚娶如果不能遵循古禮,敬重妻子,那百姓亦不能。”

 “大魏如果不改晉亂之後的風俗弊病,如果不依古式,繼續鮮卑婚俗喪葬的舊習,那天下蒼生恐將永遠看不到、聽不到、做不到‘禮’了。”

 “因為《詩經》有云……爾之教矣,民胥效矣。”

 “我等受教。”學童們聽懂了,禮教、人倫秩序需權勢高位者先做到,而後教導百姓做到。

 至此,四天的大課結束。

 這時尉窈周圍的幾位同門才開始議論柔然人侵略至城郊的事。

 崔尚說:“以前柔然人可沒有衝破過六鎮防線,更別說跨朔州衝破數百里地界!”

 郭蘊:“我聽見這消息時也先這樣想的。是北地防衛有疏漏麼?如果一直有疏漏,那從前怎麼沒出現過這類事?還是因為有了新都,舊都已不值得被嚴密拱衛?”

 崔尚:“我猜測是六鎮之兵也向往洛陽,人人都想走,因而致兵力缺失,被柔然人鑽了空子。”

 孔毨擔憂道:“如果是這樣,此類禍事將成常事?”

 前年,也就是太和二十年時,朝廷為了增洛陽兵力,許平城遷往洛陽的兵士皆為羽林、虎賁軍,那可是皇宮中樞的宿衛軍啊,誰不心動?

 尉窈瞭解此政令,適時的切入一句:“能在今次事裡立功的州軍,大概也要去洛陽了。”

 數雙目光或凝重、或驚訝,是啊,那麼護衛平城的兵更少了!如果從朔州及六鎮往平城補兵,那北部防線豈不更疏鬆?週而復始,形成惡劣循環!

 禍事,真要成常事了?

 一時間沒人說話,尉窈挎上書囊離開。

 她深知,與漢世族子弟結交的方式跟結交鮮卑貴胄不同,即使孔夫子有善言,她與崔致、郭蘊等人成為了同門也是不夠的,她必須想方設法知曉政令,並能審時度勢,且敢於提出他們未能闡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