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穿越唐三藏 作品

第三百七十五章 南山大王;八戒,前方帶路


                 三藏法師是個什麼僧人,恐怕三界之中沒人能說得清。

  就連觀音菩薩與如來佛祖,在看到如今的三藏法師時,想必內心之中也絕不平靜。

  但法海自己很清楚,自己就是一介人間的凡僧。

  首先,生在人間;

  其次,是個凡人;

  最後,才是個和尚。

  若法海這樣來介紹自己,一定沒有人相信就是了。

  就好比此刻眼前的國主,要是聽到這話一定嗤之以鼻,笑話...一個人間的凡僧敢去靈山質問佛祖?

  三藏法師的話,他是萬萬不敢接的。

  即便是他一個不學佛的人聽了這話心中都好一陣顫然,而三藏法師此等高僧將此言講出時,根本像是在尋常閒聊一般...這恐怕已經不是佛法高深的問題了。

  國主並沒有糾纏這個問題,而是轉而向三藏法師請教起了儒家學問,法海並無懷私之心,但有所問,若自己知曉,絕不藏私。

  這西洲中的聖明君主並不在少數,或許是因為三藏西行,佛法東傳的氣運蓬勃之際,叫這些個英明的君王同時出現在一個時代。

  法海與這位滅法國的國主壇經論道直至深夜,國主一副意猶未盡的模樣...難以想象一個和尚竟然對儒門經典如此精通,卻還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即便是自己手中的《慎子》雖是道法家的學問,但知道自己詢問其中的晦澀之處,這位三藏法師亦能一語中的,讓自己茅塞頓開。

  “法師若不棄,寡人願拜法師為國中太傅,尊為帝師。”

  繼想要跟三藏法師結義兄弟,招贅駙馬、結成夫妻之後,西洲國主們有一個新的選項出現了,拜為帝師...

  滅法國的國主,誠意還是很足的,當即就要持弟子之禮拜見老師...但還是被法海一手阻攔,“貧僧治國之學問寥寥無幾,但吾認識一位真正儒學大才,或可引薦。”

  “何人?”

  “這位大才三年多前在祭賽國教書育人,姒姓,曾氏,喚作子輿先生。”

  當年祭賽國國主送了自己“三里半”,子輿先生說這是他跟這國主之間的緣分,大致算算,也該到了期限...

  人物法海是引薦了,大才也確實名副其實,至於這位國主能不能請來,那就是他的本事了。

  或許讓他在滅法國出仕有些困難,但若是請來傳道受業,法海認為子輿先生多半是要來一趟的,他來人間本就是為了向西洲傳播儒家學問的...

  西方大興。

  甚至當年玉帝在火雲洞做客的時候,還說了這樣一句話,“西方大興,並非只是佛門大興,儒門乃神州顯學,若不能在西方紮根傳道,西方也遠算不得大興。”

  滅法國國主將此事記在心裡,但還是向著三藏法師誠意一禮,道:“法師指點之恩,寡人無以為報...當在國中修唯一佛寺,使人祈禱供奉,香火不斷。”

  “阿彌陀佛。”法海再次拒絕滅法國國主的好意,道:“貧僧行於三界,不求香火,更不願被泥像金身束之高閣...若陛下當真將貧僧的話放在心上,不如就備下一桌晚宴罷...實不相瞞,貧僧門下有一位大肚客,尋常裡只說食用不夠...只有在路過一國皇都受國宴招待時,才能吃的盡興。”

  “既如此...來人!”國主喚了一聲,“快去請三藏法師的幾位高徒入宮。另,傳御膳房,備下十全素齋,擺宴御花園。”

  “是!”

  ......

  此行,法海並沒有主動提起佛寺與四位有名的和尚的事情。

  但從第二日開始,國中各州郡已經先後得到了撤銷禁佛令與殺僧令的旨意。

  師徒幾個在路上詢問了師父究竟是用了什麼法子,才讓那國主回心轉意,法海開口道:“他並非為了滅佛而滅佛,為師既然給他點明瞭一條富國強民的康莊大道,他又是個有為的君王,自然知道輕重。”

  “不是說君王一言九鼎,令出不可更改麼?”

  “呵呵呵呵。”法海笑了笑,“其一,一言九鼎是中原神州的人王;其二,是令既出,不可輕易更改...但這個令,卻也不能只看表象...否則便是枯守君王威壓,全然為禍之道,也當不得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