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穿越唐三藏 作品

第四百二十六章 似此類寶物,在修行界可常見麼?


                 大唐的將軍們“武德充沛”,尤其是這些在沙場上征戰了一輩子的老將們,對於佛門那一套向來是不屑一顧的

  每天拜拜佛,就能把這江山打下來?

  出征前向佛祖菩薩祈禱一下,就能保佑自己不死?

  都是屁話。

  中原之內爭奪天下的時候,就不提了。

  當年遠征突厥的時候,將軍們是如何向下面的士兵提士氣的?

  簡簡單單四個字——光宗耀祖。

  得勝歸來,那便是大唐的英雄;縱然光榮戰死,其姓名也會被記錄在縣誌之中。

  若是能立下功勳的,名字怕是都能提至首頁,往後鄉里祭祖都是頭香。

  當然了,這些都是精神上的鼓舞,最重要的還是落在使出的餉銀。

  大唐將軍並不是對整個佛門都懷有牴觸之心,對於如三藏法師這般真正的高僧,自然是心懷敬意的。別的不說,只說三藏法師徒步十萬八千里,去往西天取經之堅定決心,別足夠他們敬佩。

  這事兒聽起來難,辦起來.只怕更不容易。

  那些攔路的妖魔,即便是他們這些征戰了一輩子的將軍,單槍匹馬的遇見了,也不見得就能匹敵。

  而三藏法師一路降妖除魔,懲惡揚善的事蹟,他們都是從陛下這裡知曉了的。

  陛下非常關心這位御弟,故而經常將西洲傳來的消息,跟他們麾下的臣子分享有心人已經開始揣摩帝心了。

  年輕一些的小將,認為這是際遇,三藏法師就好似活地圖,等他回來之後,大唐便擁有了幾乎縱深西洲東西線的地形圖,若想要立下功勳,將來必在此處。

  但年紀大一些的,從陛下對待寶象、烏雞等國的態度能推斷出,陛下平定了高句麗,收了吐蕃與烏斯藏國之後,這開拓之心已然銳減。

  尤其現在全心全意的培養太子,可見陛下對外輕易是不起征伐了。

  故而重用王玄策對外,將原本領兵的薛仁貴調回來,讓他精練玄甲鐵騎又遣神策軍化入江湖,開始探尋大唐境內的那些妖魔之所在。

  盧國公初聽了這個消息的時候,表示自己還能打.死纏爛打著想要從陛下這裡討個降妖的差事。

  但李世民不同意,只說:“盧國公年歲已高,當在家中享受天倫之樂,何必再打打殺殺”

  之後還送了兩本佛經去,讓他多看看,以化解這經年沉積下來的殺氣。

  老程當然是不看的,但這事兒被他夫人知道,說:“既是陛下口諭,你不看也得看,否則就是抗旨不尊。”

  老程當時說道:“我究竟看了沒有,陛下又不知道?”

  “我知道。”國公夫人頓了頓,又道一句:“你也不是不知道,自貞觀十六年皇后娘娘大病,幸得孫神醫妙手回春,這才保住鳳體。往後娘娘便多體恤我等這些誥命,時常喚我等入宮傳太醫診脈若偶爾問尋起來,妾身可不替你遮掩。”愛讀免費小說app無廣告、更新最快。為了避免轉馬丟失內容下載:cdn.y13398281206.com/apk/aidufree.apk敬請您來體驗無廣告閱讀app愛讀免費小說app

  也正是因為此節,盧國公的一身殺氣,怕是一多半都轉到了這兩本佛經上。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或許也算是一種另類的化解?

  有個發洩的口子,總比憋在心裡要好的。

  可這樑子,算是結下了。

  此刻說出這話來,一來他一貫表現出來的就是這等“渾人”形象;二來也真是聽了大聖之言,心緒激動之下,脫口而出。

  其實說完之後就有些後悔了,畢竟是當著三藏法師的面,還在陛下與諸位同僚面前說出這樣詆譭佛祖的話來,實在是不太禮貌。

  正想要說些什麼補救的時候,就聽到那大聖竟緊跟著叫了一聲好,“老國公此言有理!”

  唉?

  盧國公稍一愣,就聽到大聖接著說道:“俺老孫當時也是這樣想的”

  “你這潑猴,怎敢這般詆譭佛祖?”一旁的法海看似嚴肅叱責,其實就是說了些不痛不癢的場面話,甚至還給大聖遞過去了話頭。

  大聖順著師父話解釋道:“師父.佛祖他老人家是什麼人物?豈會跟俺老孫一般見識?若他當真如俺老孫與老國公所言一般,只是礙於形象,故作清高.那便是弟子沒說錯他;可若當真是弟子小肚雞腸,以小之心度君子之腹.自是弟子修行不夠,不能體察佛祖之境界,日後自當認真修行.想來如佛祖般慈悲大肚,當不會跟我們這些凡夫俗子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