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穿越唐三藏 作品

第四百三十三章 路見不平,斬業護生;金鵬涅槃化生


                 摩訶迦葉轉世投胎去了,也是封閉了真靈與法力,來世要做個純粹的人。

  人。

  天地之性最貴者也。

  又曰: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火雲洞中的幾位人族先祖曾經說過:不論前世神仙鬼怪,轉世之後一日為人,終身為人可見人之精奇。

  當然了,這話也不是那麼絕對。

  畢竟即便是人,也有踏入邪魔外道的時候,也有成仙了道的機緣。

  但不論如何,似“三藏”與楊天佑一般,以轉世之後的人格為主的現象,還是相對較多的。

  至於摩訶迦葉轉世重修之後是怎樣的狀況,佛祖對此並沒有太過關心,只要他不踏入邪魔外道,便一切順其自然,由他自己修行歷劫。

  反之,若是在南州生亂,自然有二郎真君麾下真君神殿出手;在西洲生事,靈山也有戒律堂;若是在北洲妖邪之境,真武大帝殿下蕩魔司清理

  至於在東洲.那地方一座名山裡,能佈下三四尊大仙的道場若他敢在東洲亂來,是嫌自己死得不夠快。

  佛祖望向地府,一眼就看到了在陰司借了地方靜修,只等這轉世之身陽壽耗盡之後,便再次進行轉世的文殊菩薩。

  即便是文殊菩薩此刻真靈甦醒,也難免要被轉世人格影響到心境,短短十幾年的人間時光.幾乎可比他千年閉關修行之感悟。

  雖然三藏態度堅決,但佛祖還是想要試一試,哪怕是能夠說服他,讓他暫代佛祖之位,等到自己歷劫結束歸來之後,再還給自己呢?

  佛祖自誕生靈智以來,便被通天教主收為弟子,那時候通天教主甚至還沒有創立截教。

  從那時起,佛祖不是在修行,便是在聽通天教主教導他們如何修行期間少有的一段空閒,還是封神大戰的時候,直接把諾大個截教直接打沒了.自己也被太清師伯抓住,而後送到了這西洲來當佛祖

  而後,就是與同樣被太清師伯送來靈山的三位闡教道友,一同研究大乘佛法。

  修行之道一張一弛.自己已經緊張了幾萬年了,也該下凡去體驗一下凡間風情了。

  畢竟三藏說得有道理,未曾經歷紅塵,怎知世間疾苦?

  空談勸善,不過空中樓閣,就如文殊菩薩一樣,他有大智慧,甚至足夠點化仙神之輩化道成佛,但說到普渡人間眾生,差觀音大士遠矣。

  原本烏雞國國主都能來靈山得一個羅漢果位,如今卻反而讓他勾連起人道氣運,與國運融匯一身,即便是一國上下不敬神佛了,可人家還照常祭拜火雲洞中的三皇五帝啊.

  雖然烏雞國在西洲,但畢竟距離之南州不算遠,往上多論幾代,也能追溯到中原人族.但凡能追溯到中原人族的,那就是炎黃子孫。

  若因他們不拜神佛便因此遭災,別說到時候三皇五帝會有什麼動作,便是楊戩與三藏這兩個刺頭也不會坐視不理.到時候不論是靈山還是天庭,都有得鬧騰。

  對此,佛祖本身是喜聞樂見的。

  以往三界之神佛風氣,確實有些歪了,如今在三藏與楊戩的引領下,正是一片欣欣向榮。

  想到當年三界說了算的是幾位聖人,即便是玉帝的話,都沒有幾位教主好使.而自幾位聖人離開三界之後,玉帝與佛祖說話自然就越來越大聲。

  果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有這樣出眾的後輩,自然不怕後繼無人。

  此刻佛祖見摩訶迦葉自入輪迴,心中忽有了一個念頭,若是靈山諸佛與菩薩,皆能自入輪迴一遭.

  阿彌陀佛。

  這念頭只是才興起,佛祖便直接壓下以人間之體量,卻也容不得這般多的神佛轉世投胎,否則反而會引發人間大亂,甚至是三界浩劫。

  佛祖不由想到了魔界大聖。

  在這一點上,還是有些失策了,若是當年不故意壓制他就好了,早些讓魔界現世,自己也能早入輪迴。

  可如今.若想要讓魔界與三界順其然融匯一處,恐還得要靜等三百年。

  念及此處,佛祖準備等三藏這邊的事情處理完成之後,不論他是否願意接掌靈山,自己都要往天庭一行,一來是去拜會老君,二來也是想要同玉帝細細商量一下這魔界入侵之劫,究竟該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