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穿越唐三藏 作品

第四百四十四章 看山還是山;他們都服輸...


                 也不是大日如來站著說話不腰疼,主要也是他太清楚靈山上的這些佛眾與菩薩們都是些什麼貨色了。

  別說讓三藏放“大日佛焰”,即便是此前佛祖授意戒律院私下探查,他們的一樁樁罪狀都根本瞞不住又或者說,他們也壓根也沒有刻意隱藏。

  大日如來到這會兒其實也回過味兒來了,此番靈山相聚,本就是佛祖以三藏取經功成的名義下了法旨,將散落在三界之中的佛眾與菩薩們全都匯聚到了靈山來。

  若說如來佛祖不知道三藏這一路上的脾性,大日如來認為是不現實的;

  若說如來佛祖不知道三藏到了靈山會引動風波,大日如來更不會相信。

  可如來佛祖還是這樣做了.那麼這說明了什麼?

  說明這全都是算計!

  眼前這一切都是如來佛祖的安排,而他們這些赴約的佛眾,可謂是自投羅網了。

  大日如來心裡始終記著一件事情,那就是佛祖與菩薩之前說要考教大聖佛法之事,相對於聽那大聖雷音,大日如來寧願在佛焰中走一遭。

  倒不是說大日佛焰不如大聖雷音畢竟他是這大日佛焰的創始者,相對而言多多少少還是要佔些便捷之處的。

  大日如來盤算著自己想要就此離開大雄寶殿,怕是也沒那麼容易,再加上難得靈山上有樂子看,他也確實不想早早離開。

  而就眼下這般狀況來說若是先讓三藏施展一遍大日佛焰,這大雄寶殿之中的僧眾,恐怕最少要去七成。

  再讓大聖唸經,剩下的三成還能剩下幾個?

  或許佛祖與菩薩就會打消了這個念頭也說不定。

  大日如來是上古時期便在三界活躍的人物,自大爭之世修行至今,他的底線其實並不高,甚至可以說非常靈活。

  似大日如來這般的修行者,在三界雖然不算多,但也絕對不少。

  更有甚者,看起來是德高望重三界大能,其實當年做下的齷齪之事,也不在少數。

  只不過是現在輪到他們站在三界之巔,既然掌握了一定的話語權,藉助如今的地位將以往的事情遮掩一二,再於日常行事的時候,多注重一下外在影響.

  這一來二去的,前事無人提,後來者如何能知曉?

  旁的不說。

  便是那之前馬元尊王佛與定光歡喜佛或許當年故人知道他們兩個的底細,可尋常的凡人如何能知曉二佛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