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穿越唐三藏 作品

第六百零七章 有一個重返金鰲島的機會;我就算是從終南山上跳下去...


                 獬豸洞內。

  師兄弟兩人也算是久別重逢,敘舊那自然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

  講一講當年的輝煌與崢嶸,再談一談截教在封神大戰之後的落寞.師兄弟兩人各自向對方講述了自己這些年來的際遇,一時感慨非常。

  尤其是在說起青獅與白象這兩位同門,雖是度過了封神之劫,卻隕落在西遊之難中,更是唏噓。

  “兩位師兄,一個求死,一個尋義.”金光仙長嘆一聲,後將面前烈酒撒在地上,算是祭奠。

  “哼。”金箍仙輕哼了一聲,“他們兩個落得這般下場,一是自身根性與心念不足,另一重原因也是那文殊欺人太甚”

  金光仙對此深以為然。

  因為不論是普賢菩薩,還是觀音菩薩,在對待靈牙仙與金光仙的時候,都並未真將他們當成呼來喝去的坐騎否則,在靈牙仙被三藏法師超度,其肉身與寶象國供奉而生靈的靈牙象佛融合一體時,也不會自己就跑去北俱蘆洲去尋普賢菩薩,並且一直隨從左右。

  而金光仙自己與觀音菩薩的關係,更像是亦師亦友當年慈航道人金光仙不予評價,但如果是以觀音菩薩來說,那絕對能夠讓金光仙真心敬服的一位仙佛。

  金光仙這些年在南海,那並非全無所得,因為觀音菩薩佛法高深,且時常向落伽山與紫竹林中的仙靈妖獸們講經,就算金光仙對佛法不感興趣,但這些年的耳濡目染之下,他對佛法的感悟,也絕對是有自己的一套理解的。

  佛法本無定式。

  否則也不會有大乘、小乘、密教以及如今的唯識法教之分,何況各教之中還另有分宗各有各的教義。

  且不論實踐如何,但這些佛學教義.在本質上那還是勸人向善的,只不過落在那些心術不正者的手中,往往就會將其所要表達的真意扭曲,用來蠱惑眾生。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其實也是基於此。

  金光仙自己不會太沉迷於佛法,但他跟著觀音菩薩一千多年了,也知道佛法的厲害之處.自己可以不信,但不能不懂。

  三界的未來,早就不是一家之言。

  如今更是百花齊放,南洲中原之儒門也在發力,西洲各國之中的儒學雖然還遠沒有能夠撼動佛法的位置,但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了各國國主用來治理國家的良方。

  尤其是在儒門傳下浩然正氣的修行之法後,本追求文武雙全的儒門弟子,更是在三界逐漸站穩了腳跟。

  曾子的學堂,都已經開到東洲去了,而那些仙宗弟子,也並非沒有來找過他的麻煩,但基本上也都是鎩羽而歸。

  就算是最後引動了宗門的老祖出面,但在親身體驗過曾子的儒門神通之後,便也就打消了同曾子為敵的念頭

  因為曾子一句“子不語怪力亂神”,在他周身百步之內,就會形成一個奇特的領域在這個領域之中,一切的法力、法術、神術、仙術亦或是妖術、神通等等,都會被封禁。

  唯獨不會被封禁的,是人族肉身的力量,以及人族血脈之力。

  曾子看似是個文弱書生,但他當年就跟師父孔子周遊列國,而後又在火雲洞中得到了歷代人王們的指點.他的實力究竟如何,也只有那些親身體會過的人,才更有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