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穿越唐三藏 作品

第七百六十章 罵的還挺髒;他問了什麼?


                 不是法海看不上靈山,他是看不上佛門。

  即便他本身就是出身佛門,且通曉佛法。

  也正是如此,他才知道這些佛寺的所作所為,處處透露著偽善但法海始終堅持一點,那就是佛法本身是沒有問題的,出了問題的,是解讀與傳揚佛法的佛寺。

  故而他不願意接掌靈山,寧願在長安另起爐灶.在西方,其實不論是大乘還是小乘,皆已經根深蒂固,如果他再用自己的佛法去跟這兩派辯論,只能讓這個泥潭攪得更加渾濁,同時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即便是辯嬴了,那些靈山的佛眾,也不可能捨棄他們精修數千年的佛法,來跟在他修行唯識教法。

  當年佛祖之所以能夠以大乘代替小乘,一來是有太清聖人的支持,再加上確實勝過了大日如來.二來,便是當時的靈山有不少被強渡來的截教弟子,他身為截教大師兄,說話還是管用的。

  可即便如此,小乘佛法在西方依舊存在,其影響力絕不容小覷。

  否則當年法海自靈山辯經之後,就不會被尊為大乘佛教的“大乘天”與小乘佛教的“解脫天”了,佛祖甚至尊其為佛門“正遍知”.其實也正是“正遍知”這個等同於佛祖的身份,才能讓他在大唐有一個自立門戶的基礎不過就算如此,當年的法海也只是想要立下大乘教法之下的唯識宗而已。

  只是沒想到最後被玉帝一旨詔書,又往上推了一把,直接立下了唯識法教,成為了佛門四大教之一。

  雖然有些意外,但這對於法海來說,並非是壞事.他也沒有拒絕這樣的機緣,便順勢自證如來,也算是應了玉帝的陽謀。

  玉帝有楊戩這個親外甥,如來佛祖又有誰能託付呢?

  其實也是這個道理,他是大商的太師,三朝元老.大商在承載於他身上的氣運,甚至不在紂王之下.故而在聞太師命喪絕龍嶺之後,大商的國運便一落千丈。

  總而言之,因為三藏在西遊中的表現,大大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故而如來佛祖才定下了將靈山交給三藏,自己去轉世輪迴的一舉多得之計。

  但甩手掌櫃也不是那麼好當的。

  不僅僅是聞太師,當年每一個大商的重臣與將軍殞命的時候,都是在對大商氣運的削弱,一層又一層,直到武王姬發一路打到朝歌,紂王自焚於摘星樓。

  其實對於金蟬子,如來佛祖對其並不算太過看好,況且他當年在靈山惹是生非,經常跟文殊菩薩兩個人辯經爭論,將靈山鬧得雞飛狗跳。

  尤其是文殊菩薩也自入輪迴轉世之後,靈山就更像是個佛門清淨之地了。

  事實證明,效果顯著。

  而靈山的如來佛祖對於佛門的歸屬感並不算太強,甚至於說,他只是坐在這個位置上,便盡一份自己的職責罷了該做的事情他都做了,佛門興旺也好,衰弱也罷,他現在就想著趕緊把這一大攤子交出去,好重歸自由。

  故而如來佛祖想要離開離開靈山,長久之計便是尋一個合格的繼承人,這樣是能夠名正言順的離開靈山亦或者,便是如同他最開始設想,藉助大劫轉世輪迴,抽身而去。

  直到三藏法師的出現,讓他眼前一亮。

  如來佛祖將他貶下凡間去轉世輪迴,一來是對其懲戒,二來也是想要清靜清靜。

  只可惜.三藏是打定了主意將出人預料進行到底。

  可如來佛祖不能這樣幹啊,如果他也這般將佛門禍禍一遍,那最後的結果恐怕也就剩下同靈山共存亡了。

  如果找不到合適大家繼承人,他又怎麼能放心的把佛門交出去?

  雖然太清聖人已經離開了三界,但誰知道他什麼時候就殺回來了.況且多寶道人在答應成為靈山之主的時候,自身的氣運便同靈山連同在一處,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剝離的出來的。

  而且這件事情除了對西方靈山佛門會造成一定影響之外,對於大家來說,反而是喜聞樂見的事情。

  這一遭,最少將佛門兩層的氣運留在了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