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糾纏薛定諤 作品

第180章 平湖集團的危機

 遠光科技的鈉離子電池專利收費標準公佈之後,立刻就得到了業內的一致好評。 

 因為這個價格實在是太低了,每度電容量只收0.01元,和白送有什麼區別? 

 而且遠光科技還在官網上放出了鈉離子電池的技術規範和生產工藝流程,只要照著做,就算是小作坊也能生產鈉離子電池。 

 當然,鈉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也和所用材料以及生產工藝密切相關,如果工藝不過關的話,做出來的電池肯定也不達標。 

 最關鍵的是,原本鋰離子電池的生產線只需要稍加改裝,就可以生產鈉離子電池了。也就是說主流的電池廠在短時間內就能實現轉產,而且成本很低。 

 於是乎,全國幾家主流電池廠商均開始蠢蠢欲動,幾家動作快的已經拿到了遠光科技的專利授權,準備改造生產線,開始生產鈉離子電池了。 

 不過打算生產鈉離子電池的廠商當中,並不包括電池行業的龍頭企業——平湖集團。 

 因為平湖集團的業務不僅僅只有電池,還包括鋰礦。也正是因為平湖集團控制著國內幾條儲存量較大的鋰礦,才讓它成為了鋰電池行業的帶頭大哥。 

 作為鋰電池的龍頭企業,平湖集團每年的電池產能可以達到2000gwh(20億度),佔全國行業總產能的四分之一,鋰電池相關業務的利潤更是高達1000億。 

 甚至如果只計算鋰電池相關業務的話,平湖電子的實力還在東南工業和高科重工兩家官方企業之上! 

 目前平湖集團的員工數量超過8萬,在國內企業中排名前30,近幾年更是涉足互聯網、半導體、電動汽車、智能機器人等熱門行業,一時間風頭無兩。 

 然而,鈉離子電池的橫空出世,卻讓平湖集團陷入了一場危機。 

 首先反映在鋰礦的期貨價格上,自從去年底程遠的論文上線之後,國際市場上的鋰礦價格就一度下跌了20%,儘管後續慢慢企穩,但始終沒有回到之前的高價位。 

 而在2月15日東南工業發佈新車東方皎月,並且表示該車使用了成熟的鈉電池後,鋰礦期貨的價格再次下跌,到《創新科技》刊登程遠論文的時候,價格相比1月份已經跌去了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