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莊主 作品

第42章 進城納降

 木坤也在思考著蔣承的話中之意。 

 他知道其中一點肯定是真的,那就是城中的北周軍卒大概還有五千之數。 

 如果是強攻福祿城,按最低傷亡比例算,是三比一。也就是說突厥一方需要付出至少一萬五千人才能攻下福祿城。 

 此次他們西部突厥出兵一十五萬,如今折損了兩萬左右。 

 突厥後續還要進攻張掖郡和武威郡,因此保存兵力是最好的選擇。 

 至於其他的,木坤自然心存疑慮。 

 於是,他命人將蔣承帶了下去,自己與眾人商議一番。 

 突厥一方對於北周軍投降的事情持有兩種不同的態度,以兩個萬夫長格勒和奧克為代表。 

 格勒就是那個曾經率領先鋒軍與李燁交鋒過的萬夫長。在那次兩軍對峙中,格勒看到己方士氣低落,便果斷地選擇了後撤,顯示出他是一個謹慎的人。他認為無論是真是假,都不應該接受北周軍的投降,應該等待援軍到來後再做決定。 

 而另一個萬夫長奧克則認為,如果能搶在陸屋率領的援兵之前攻下福祿城,收編酒泉守軍,這將是大功一件。這不僅對突厥來說是一場大勝,對北周也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這將為後續向東進攻張掖、武威兩郡提供有利的條件。 

 雙方爭論了許久,但誰也無法說服對方。 

 實際上,木坤更加傾向於格勒等人的意見。 

 首先,木坤本身就是一個謹慎的人。從他出兵以來,無論是面對李燁率兵的騷擾,還是面對獨孤青石率兵的防守,他總是小心謹慎地應對,沒有采取冒險的行動,這一點便可以證明。 

 其次,木坤對於攻陷福祿城的功勞並不是很在意。即使功勞再大,由於自己部落的實力限制,他最多隻能擔任葉護的職位。 

 而且,攻下福祿城是遲早的事情,對北周的打擊也是必然的。 

 此外,奧克並非來自木坤的部落,包括他率領的兵。木坤可以在三千突厥兵順利進城、收繳北周守軍的武器或者控制福祿城後,再率領大軍進城。 

 即使獨孤青石是詐降,這三千突厥兵也有很大的把握能夠控制城門,協助主力部隊強攻福祿城。 

 最壞的情況也不過是損失這三千人,對於木坤來說也是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