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應天意,順人心!

 “秦檜.....”

 朱元璋仔細的打量著眼前的秦檜。

 就見他留著短髭(zi),體型偏胖,與史書中的形象稍有不同。

 但依然能從他的眉目中看出城府深沉的影子。

 對於秦檜,朱元璋深有了解。

 秦檜出生在當時,宋朝還算好的家庭,父親曾做過玉山縣令、靜江府古縣縣令。

 幼年聰穎過人,在學業上頗有天賦。

 在未做官之前,秦檜早年曾在私塾當過先生,後因不滿足於這樣平淡乏味的生活處境,便決定去考取功名。

 “若得水田三百畝,這番不做猢猻王”!

 在秦檜初入朝堂之後,他表現的和一般有氣節的文人一樣,極力主張抗金。

 反對割地賠款,認為面對南犯的金軍不宜顯示出太怯懦的態度,這樣反而會讓金軍輕看我們。

 但靖康之恥把大宋釘上了恥辱柱,也讓秦檜徹底扯下了遮羞布。

 1126年,靖康之變時宋徽宗、欽宗被金國所俘,北宋因此滅亡。

 康二年(1127年)秦檜隨徽、欽二帝一起被金軍拘往北方,後秦檜屈服於威逼利誘,轉而見風使舵。

 秦檜被金太宗賜給其弟撻懶(完顏昌),先充“任用”,後任命為“參謀軍事”。

 秦檜隨之脫胎換骨,成功的由曾經強硬的主戰派,蛻變為一個軟弱的主和派。

 從此以後,秦檜氣節全失,開始在無恥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建炎四年,秦檜竟然攜家眷在金軍的眼皮底下,毫髮無損地逃回到了臨安城。

 靠著一番巧舌如簧,成功的得到了趙構的賞識,從而平步青雲,位居宰相。

 之後岳飛主張北伐,迎請二帝還朝,而秦檜卻主張議和,因而猜忌岳飛,在宋高宗趙構面前進獻讒言。

 在得到趙構的默許後,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殺害!

 不過此時此刻的秦檜並未經歷靖康之恥,因此,現在的他還是一位有氣節的文人。

 見朱元璋在聽到自己的名字後沉默不語,秦檜抬眼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朱元璋,開口道:

 “稟天王,小人奉呂知府之命,前來請求天王回江寧府,檢驗已經建造完成的皇宮。”

 “嗯....”朱元璋輕輕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