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墨一 作品

第5章 春去秋來

 陳先生挨家挨戶跑了三次,三次都是勸村上村下的人送女娃讀書,三次的結果都一樣。 

 大家都在背後議論先生什麼時候跑第四次的時候,甚至還在打賭第四次會不會有哪一家人會同意送女娃讀書。 

 “我看村上李家的小女兒最有可能送去讀書,李家出了那麼多讀書人,應該能夠聽陳先生勸。” 

 “我看不一定,村下鐵匠家的女兒才有可能送去讀書呢,雖說‘女子無才便是德’,但你看鐵匠家的女兒,長得多壯實,比我家同齡的小兒子都高一頭,說話粗聲粗氣,不說是女兒的話,完全就是個小子嘛!”這話說完就引起一陣大笑。 

 眾人也就敢在劉鐵匠不在的時候說說,傳到他耳朵裡保準第二天就找上門來了,而且以後到他家修鋤修犁保準得比別人貴那麼幾文錢。 

 等呀等,等了一年多也沒見陳先生跑第四趟。也讓村裡人少了不少談資。不過也多了一個謎:陳先生為什麼不跑第四趟了? 

 有人說陳先生是碰壁碰多了,不好意思跑第四趟。 

 還有人說是陳先生在想一個能說服別人送女兒讀書的新理由。 

 更有人說,陳先生勸人送女兒讀書的事被人傳到城裡了,城裡的大官不同意陳先生這樣做。 

 但陳先生像沒事一樣,和往常一樣上午在村塾教小孩讀書,下午村上村下到處遊蕩,依然喜歡到田地裡勞作,依然喜歡聽婦人吵架。 

 當然來了三年,先生還多了一樣新的愛好:釣魚。 

 陳先生夏秋季經常去村外小河邊釣魚。魚杆就是從村後的竹林裡砍的竹子做的,可不是村民編制簸箕揹簍的竹子,是本地的一種小藍竹,竹身綠中帶一點藍,最大隻能長到大人兩個手指那麼粗,但可以長很高很高,很是適合做魚杆。 

 魚線是陳先生找人去城裡買的,村上的人不時還是有人去城裡,兩三個月就去一次吧,畢竟有些有錢人還是在城裡置了家業,時不時還是要去住上一段時間,一是房子沾點人氣沒那麼容易壞;二來也防止長期不住被小偷惦記上。 

 陳先生開始釣魚的時候一群小孩總是圍著在那兒看,你說小孩看什麼?看釣魚?還是陳先生釣魚技術高超,想跟著學幾招? 

 都不是,村裡誰家不會釣魚呀,比陳先生這種初學釣魚的人技術好多了,一上午就能釣一大筐。 

 大家主要就是看陳先生的魚線,一般村下人的魚線就是細麻線,村上人的不知道,沒見過村上人來河邊釣過魚。也許富貴人家都不釣魚吧,想吃魚花點小錢買來就是。 

 陳先生的魚線是透明的,很細,就只有幾根頭髮絲那麼細,但非常結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