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兵變

 崇禎元年五月,大明九邊重鎮薊鎮發生兵變,士兵們不堪忍受將領們的欺壓和盤剝,起兵圍攻了薊鎮總兵府,討要欠餉,要求家人能吃飽肚子,薊鎮總兵被圍攻致死,巡撫跳城逃跑。 

 朝廷調趙率教赴薊鎮任總兵,撥銀十萬兩以安軍心。 

 崇禎元年七月,遼西明軍在寧遠兵變,從四川、湖廣調來的援兵發生譁變,圍攻遼東巡撫衙門,要求補齊欠餉,開拔回鄉,殺死副將、參將數人。歷史上寧遠兵變,袁崇煥升薊遼督師,遼東巡撫正是新來的巡撫畢自肅老頭,不幸被亂兵捉住,吊在旗杆上,百般刁難毆打,畢自肅不堪其辱,激憤自殺!後來袁崇煥回到寧遠,將亂兵頭領騙出誅殺,撥銀十四萬兩核發給幾年沒發軍餉的四川,湖廣將士。 

 薊遼督師袁崇煥大人正是薊鎮、寧遠的最高長官,朝廷欠餉,不是單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是地方官貪腐成風,賦稅收不齊。魏忠賢派人去蘇州收稅就是例子,東林黨僱兇殺人也要阻止收稅,國庫能有錢嗎? 

 二是歷年欠餉太多,無法補齊,有的邊鎮甚至從嘉靖年間就欠餉,五六十年了,數目太多,還有的人都死了好多年了,也沒有補上欠餉。 

 三是欠餉不光是沒錢造成的,朝廷戶部、兵部、內閣聯合起來貪汙,十萬兩銀子還沒有出京師就沒有了二三成,有的甚至一半,美其名曰“漂沒”,到了地方,督撫、各級將領吃空餉、喝兵血,再貪掉二三成,士兵能拿到四成算是多的,最好的也就六成,這樣欠餉越積越多,究其原因,最主要的還是朝廷和地方官僚的貪汙腐化。 

 袁崇煥督師薊遼,這兩個地方的軍餉到了地方首先要過他的手,那麼這幾年的軍餉哪兒去了呢?為什麼薊鎮士兵幾年拿的軍餉只有額定的二成,還連續數月不發,家人都餓死了,能不兵變嗎?為什麼四川、湖廣的士兵幾年沒有拿到軍餉,連自己飯也吃不飽?一天一頓,甚至兩天一頓,幾年回不了家,自己快餓死了,能不兵變嗎?這袁崇煥到底幹了什麼? 

 天啟五年以後,大部分東林黨都被拿下,為什麼袁崇煥沒有,他也是東林黨舉薦的啊!天啟六年還來了個寧遠大捷,天啟七年魏忠賢倒臺,袁崇煥才被自己的東林黨朋友彈劾罷官。原因就是袁崇煥投靠了魏忠賢,史書記載袁崇煥在遼東給魏忠賢大修生祠,每年給魏忠賢上恭為魏忠賢祝壽,那麼他這些錢哪裡來的呢?答案就是袁崇煥貪汙軍餉。 

 連著兩個月,薊鎮、寧遠接連兵變,和剛剛離職的袁崇煥無關,是個人都不會相信。歷史上為了平息兵變才把袁崇煥又找回來,騙殺了兵變頭領,那麼別人怎麼騙不了這幾個頭目,袁崇煥卻可以呢?是個人都知道這幾個人和袁崇煥有貓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