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平壤

 華夏的人口數增長很快,每年都從大明的災區移民數十萬,難民多少看大明和流賊的較量情況了,大明壓制住流賊,難民就少一點,流賊勢大,難民就多不少,但是再少也有二三十萬,加上生活水準提高人口自然增長,每年人口增長在八十萬到一百萬之間,到崇禎元年年底,人口接近六百萬,比後金努爾哈赤全盛時期要多不少,但是比之朝鮮、倭島還是略有不如,朝鮮此時人口超過一千萬,倭島沒有一千萬也差不多,這兩個世仇此時都採取閉關鎖國的國策,倭島幕府的控制力差一些,還有一些海貿,而朝鮮國內的黨政比之大明也是不遑多讓,東人黨與西人黨血鬥不止,加上都想扶持一個國王上位,擴大自己的權勢,二十年間二次政變,現在的國王李倧是天啟三年推翻叔叔李昖,坐上王位的,歷史上朝鮮的保王一派,在李倧政變後派人給大明求救,但是大明與後金屢戰屢敗,自顧不暇,沒有能力干預朝鮮事務,只是下旨申斥了李倧,但是也沒有冊封李倧,就是個模糊的處理,就是認了這個事實,但是冊不冊封是另外一回事,慢慢扯吧!李倧不甘心,內心對大明充滿了敵意,但是朝內黨爭劇烈,他不敢明著對大明翻臉,但是對大明採取了兩面派的做法,歷史上李倧把世子派去後金的瀋陽做人質,後金在天啟末年、崇禎年間歷次進攻寧錦防線,朝鮮都派兵參與了進攻,而且提高了糧食的一半以上。李倧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人,這邊派兵進攻,那邊還連年上表大明表忠心,討要冊封,對毛文龍的東江鎮佔據義州、皮島非常不滿,對逃到朝鮮的遼民處處刁難苛待,遼民在朝鮮的日子非常悲慘,毛文龍多次上疏朝廷,陳述遼民的慘狀,歷史上袁可立任巡撫登萊時至少從朝鮮接出了二十萬遼民,是不忍心這些百姓餓死凍死。而現在的情況是,後金被人民軍擋住了,並且驅離了遼東,毛文龍在朝鮮義州待著還很滋潤,遼民都被人民軍移民和安置了,沒有給朝鮮增加負擔不說,還擋住了後金的進攻,李倧害怕人民軍找他麻煩,連努爾哈赤都打跑了,他能不怕嗎?於是連帶著對毛文龍都客客氣氣,要啥給啥,毛文龍部不到二萬人,朝鮮的遼民都在鐵山特區,有六萬多人,現在遼東盡復,不會再有遼民逃難了。 

 鐵山特區是最早的根據地,這裡的百姓生活水平比朝鮮的普通百姓強得太多了,導致有不少朝鮮佃農逃亡到鐵山,寧可在鐵山打打短工,也不願受朝鮮士紳的剝削,東人黨本來就對大明充滿敵意,加上北部的土地大多是東人黨的,於是挑唆李倧下令驅逐毛文龍部和鐵山的人民軍,卻沒有下令驅逐遼民,意思很明白,軍隊走吧,百姓和產業留下,好處都要留下,沒有百姓那些產業他們玩不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