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使者

 盧象升在七月十六日統計完戰果,心裡還是不舒服,這羅剎鬼子的戰力不低!此戰人民軍以傷亡四千多人,戰死一千二百多人的代價,殲滅了羅剎鬼子三萬一千多人,擊斃一萬九千人,俘虜了一萬兩千多人,加上曹變蛟之前的一戰,共計殲滅敵人四五二千多人,俘虜一萬五千人,傷亡六千多人,戰死近二千,雖然大部分是布里亞特騎兵,戰死了一千多人,人民軍也戰死了七百多人,傷了三千多人,重傷一千多人,基本上是殘廢了,這個傷亡比人民軍以前任何一個戰役都重,雖然戰損比達到了一比七,不算難看,但是這總傷亡人數創造了人民軍的記錄!盧象升非常心疼,但是已經打完了,只能好好總結! 

 盧象升把戰役總結做了詳細分析,畢竟這是人民軍和近代軍隊的第一次大規模正面對決,在地形、兵力、火力,戰術、後勤等方方面面都做了對比,對採取的戰術也做了認真總結,列出了與近代軍隊正面對戰的幾個原則,以及今後應該提高的幾個方面,之後盧象升把總結戰報和自請處罰的報告一起發給了總部和李天。 

 盧象升的戰報在人民軍總部引起了軒然大波,有人認為應該重獎,有人認為應該重罰,在總部各部門都形成了兩派,而且理由都很充分。 

 認為應該重獎的理由是盧象升部創造了人民軍一次殲滅敵人的記錄,而且對戰的是近代軍隊,是不折不扣的大勝!打出了我軍的軍威,震懾了中亞各國,使安全局勢大大改善,是赫赫戰功!豈能不獎? 

 認為應該重罰的理由是,盧象升有那麼多的戰例可以借鑑,為什麼非要正面對決?應該多采取陳奇瑜那樣的戰術,提前襲擾遲滯敵人進攻,多進行幾次伏擊,最後再決戰,傷亡要小的多! 

 袁可立、孫承宗老頭都沒有表態,李天也沒有表態!於是爭論升級,先是總參謀部的年輕參謀與資歷較老的參謀大打出手,然後波及到了各部門,連秦良玉的憲兵司令部都開始了大戰,當然人民軍的內部解決辦法是上拳擊臺,結果是被打下拳擊臺的人仍然不服,雙方在沙盤上推演了十幾次,次次結果不一樣,然後就大戰了十幾次,傷了幾十個總部精英。年輕參謀挑頭的是孫承宗老頭的孫子孫之浚,成熟一點的一派為首的是盧象升的弟弟盧象觀,毅然決然的站在了盧象升的對立面,其中還有袁可立老頭、李邦華老頭、畢自嚴老頭、戚金老頭、秦良玉老太太的子侄輩和孫子輩十幾人,觀點也是分成了兩派,在拳擊臺上龍爭虎鬥,打的是頭破血流,鼻青臉腫,老頭們都認不出來了,袁可立急令秦良玉回臺北,處理此次事件,他也不好處理,畢竟孫子輩有兩個參與進去了,怕人說不公平! 

 李天和秦良玉一行人回到臺北已經是八月十二日了,所有參與者都在關禁閉,當然不是小黑屋了,那不得瘋了都?然後秦良玉大手一揮,先關三天小黑屋!之後全部下戰區部隊去,不是能打嗎?都去打敵人去,省得在臺北閒的打架!人是處理了,但是問題還是要解決。 

 從全局的角度看,盧象升無疑是非常正確的選擇了戰術。 

 北海孤懸在華夏根據地二千公里以外,後勤補給一次就夠打一次這樣的大仗,目前俄羅斯外與瑞典、波蘭、克里米亞對戰,內有哥薩克騎兵響應,可以說是內憂外患,這次五萬兵力的支援也是規模的上限了,因為他們的後勤路線更長,是華夏的二倍多,這一仗打贏了,俄羅斯幾年都緩不過來,這意味著華夏有幾年時間處理後勤線路,控制沿線的領土,尤其是外蒙的領土,穩固下來後,就再也不怕羅剎人的進攻了,那時候想怎麼打就怎麼打,就輪到羅剎人擔心了,畢竟盧象升把皇太極給送到了俄羅斯的大門口,想打也得過了那一關,至於皇太極會不會和羅剎人聯合,!那就不用擔心了,女真部族騎兵的整體戰力要強於羅剎人,讓這麼個野心勃勃的人和羅剎人聯合基本上不可能!他是去搶地盤的,怎麼會妥協?除非是遭報應人口大減,否則應該沒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