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低調

 到了崇禎六年,華夏加上新佔領的西南、山西、北直隸、山東、河南北部、蘇北東部、廣東、江西南部、湖廣全部,人口已經達到了七千多萬,比上一年一下翻了接近一倍,發展的體量大增,但是發展速度大為降低,經濟的恢復是大明才收復地區最重要的工作內容,其他都要給這個工作讓步,華夏的投入一下放緩,不管是老根據地還是剛剛收復的地區,積累還是不夠,民政院的預算最重要的是恢復生產、恢復性移民和普及小學教育,重要項目只剩下了三條鐵路,地方各省和特區的項目也都不大,要量力而行。 

 崇禎五年,華夏民政院的財政收入達到將近五千五兩白銀,除去軍費八百多萬兩,其他將近四千萬兩都要投入移民、恢復、普及教育當中,只留下了民政院的工資和行政管理費用,移民費用二千萬兩,可以遷移生態環境惡劣地區的一百六十萬人去新根據地,普及教育要用到近一千萬兩,剩下的一千萬用到將近三千萬人身上也就是杯水車薪,所以以工代賑的公益性民生項目如道路、水利設施、鐵路、衛生防疫等項目可以吸收約百分之三十的富裕勞動力,華記的民用產業建設可以吸收百分之二十的富裕勞動力,剩下的一半需要各商會發展產業並且和華記一起組織商業性移民,這些富裕勞動力有接近三百二十多萬人,吸收進入建設民用產業可以提供一百多萬人的工作,還有一百多萬人需要工作或者移民,華記承擔了近七十萬的商業性移民,開發海外的工業、礦業、運輸業、建築業、民用加工產業、種植園等,還需要商會吸收或者移民六十多萬,負擔不可謂不重,這需要的資金量達到了將近三千萬兩,主要由華記承擔,如果不是把藩王、孔府的積累收繳,華記就要破產了,而這還不是全部,因為還有河南、陝西、江南、浙江、福建、江西一部分沒有收復,還需要投入這麼多資金,所以華記所有的產業加班加點的生產,爭取能多做一些對外貿易,俄羅斯、南洋各國、倭國、印度、西亞、非洲、歐洲各國、美洲殖民地,只要是需要華夏產品的,都加大運輸力量和護航力量,爭取再賺出三千萬兩銀子來保證明年的收復工作,雖然江南、浙江、江西經濟發達一些,稅收可以有一些彌補,但是陝西、甘肅的一些地方生態環境破壞嚴重,需要整體性移民的人數不會比崇禎六年少多少,因為戰爭對社會生產的破壞是全方位的,大量青壯勞動力死亡,老弱沒有養活自己的勞動能力,這些人才是要移民的重點!西北自然條件本來就不好,只能集中在河流兩岸進行種植發展,人口是受限制的,這個時代的生產效率低下,沒有建成工業化之前,誰也不敢保證出現災害不會大量餓死人的情況發生!擺在華夏和李天面前的困難是史無前例的,這在大明基本上是無解的,但是華夏經過了這些年的積累,有了一定的抗風險能力,再加上這些年的教育普及,政策宣傳,國家民族的團結和興旺才是第一位的這個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四千多萬華夏根據地人民萬眾一心還是能扛得住這個難關,李天在華夏日報上發表了:萬眾一心,共渡難關的主題文章,號召所有華夏人民一起勒緊褲腰帶,幫助戰亂之後的大明地區恢復生產,因為他們現在和大家一樣是華夏人,他們的現在就是華夏的從前,大家都經歷過的苦難正在他們身上發生,每一個華夏人都有義務幫助他們,就像從前李天和華記幫助過的所有華夏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