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黎朝

 1643年年十月初,人民軍從交趾紅河口以及高平兩個方向出兵安南黎朝,從紅河口的一路水陸並進,直取升龍城,而從高平的一路直插到湄公河東岸,再沿河向東南急進,將安南與暹羅、占城的陸上通道恰斷。 

 自從鄭梉被人民軍擊斃後,黎朝恢復了在安南北方的統治,人民軍在升龍城東北兩個方向發展的根據地最後成立了交趾省,在東北兩個方向距離升龍城都只有二三百公里,而且除了一些小的河流基本上都是平原地形無險可守,而紅河下游的幾百裡都在人民軍的手裡,人民軍的海軍和內河艦隊牢牢的封閉了紅河出海口,所以黎朝也明白往東是走不通的,北面更是華夏根據地的腹地,只能向南與軟氏爭奪地盤,而且名義上黎朝還是安南全境的王朝,是受過大明的策封的正經藩屬國國王,軟氏不過是權臣篡權叛逆罷了。所以黎朝採取的是南向戰略,不斷和南面的阮氏進行大戰,而對華夏是小心翼翼,不敢有一點多餘的心思,生怕華夏再次出兵升龍城,到時候就不是自己能掌握自己命運了,而是把命交給了華夏! 

 但是安南北方在華夏根據地的影響下,有相當多的普通百姓拖兒帶女投奔華夏,只要學會漢語,經過思想教育改造,保持和華夏一樣的認知,就能分到土地,自食其力的過上好日子,或者在政府的統一組織下去到更遠的根據地,分的地更多!所以紅河以北華夏的影響力和號召力非常大,甚至很多臨近根據地邊境的安南鄉村百姓自發的組織起來,響應華夏的號召,執行華夏的政策,平均地權,打極豪強,組織民兵與華夏的基層組織緊密聯繫,不斷的把根據地向外拓展延伸,雖然還沒有打出華夏的旗號,事實上已經是華夏的一部分了,對於百姓自發的行動,華夏持積極的支持態度,並且在規劃建設和教育普及、稅收優惠政策上和根據地執行同樣的政策,所以紅河北面事實上已經根據地化了,漢語是唯一的通用語言,安南百姓都知道,不學會漢語很多優惠政策都享受不到,孩子不去學校學習,將來沒有發展前途,而中學畢業的孩子賺的比一家人加起來都多,所以現在的紅河北岸已經全部是華夏掌控的地區,黎朝知道也沒敢採取任何行動,只是撤回了地方官員和治安軍。 

 黎朝佔據的地盤比南面的阮氏大的多,兵力也要多不少,但是和阮氏作戰卻是勝少負多。黎朝接管安南北方後已經斷了和葡萄牙人的聯繫,而阮氏卻一直和葡萄牙人保持合作,購買葡萄牙人的武器,僱傭葡萄牙軍人當教官,訓練南方的軍隊,甚至組建了一支炮兵,正在朝著近代化方向發展,回來由於葡萄牙與華夏結盟,葡萄牙人不再向阮氏出售軍火武器,僱傭兵也全部撤出,但是阮氏的軍隊戰力遠遠超過黎朝的傳統軍隊,所以在安南爭奪領導權的戰爭中,黎朝一直處於下風,而且有越來越多的百姓逃亡,向華夏根據地遷移,甚至漂洋過海到呂宋省去歸附華夏,黎朝的國力愈發削弱,一直在苦苦支撐,現在華夏解決完了後方腹地的隱患,要進一步收復南面的故土,黎朝首當其衝是第一個打擊目標,黎朝通過篡位奪位欺騙大明獲得的冊封到了還賬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