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學84 作品

天降大任 江湖記憶不堪想

果不其然,九龍劍入寺不過百日,竟被盜竊杳無蹤影,達摩院少林僧一死三傷,消息不脛而走,武林人士唏噓不已,更有甚者、說包不紊約會眾多知名人物,集結少林寺欲討回公道,少林寺整整一個月不見外客。



其時,鮮至柔亦略有耳聞,意欲上少林拜會,恰逢姬飛鳳孤身有難,父母失散,一時不能分身,且因天尊劍之故受傷初愈,只得先回崑崙後返中原,卻在涼州遇三僧,顏容憔悴衣衫襤褸,歷盡風霜之苦,其中一人乃是因達大師的師侄承善。



至柔執掌天玄時,因達曾率弟子承真、師侄承善禮賀崑崙,是以大家都認識,承善即以晚輩見禮至柔,陳述方丈亟盼天玄仙真剖析,言辭懇切。



至柔隨即表示,偶有聽聞、未知真假,本來早已成行,卻因瑣事耽擱,暫回崑崙安置稍後就到,言畢各自匆匆上路。



待鮮至柔重返少林時,江湖已然風傳九龍劍、乃神武通的嫡傳之物,唯有掌門可以佩掛,一概不示外人。



“如此劍在神武,則誰又能說另外五俱遺屍、身份與神武通毫無瓜葛?”



“據少林僧人所言,盜劍人出手極重,與亡命之徒無異,除研功禪師命喪賊手,其餘試功禪師、閱經禪師和錄經禪師均身受重傷。我將隨身攜帶的‘靈芝精雪丸’一顆,化於水中與三人喝下方有好轉,及其以自身內功,相互調理一個月,便得無礙。



後來,天山派掌門何無劍道出原委,說其師曾講有武林人物閒雲野鶴,皆因兩人衣飾紋彩特別,一個繡的是散漫紅雲,另一個繡的是翩躚白鶴,推測其中兩死者極有可能是費閒雲、洛野鶴。



只是不知雲鶴二老,既為武林散漫之人,怎會為一柄古劍而賭命少林,當時眾人皆百思不得其解!武林中盡人皆知,‘閒雲野鶴’名利不沾,北遼朝廷曾敦促奇王莫師文,多次以重金聘請、並許以高官厚祿,亦無功而返,一定另有別因!”



“在少林寺耽擱了半月之久,中間卻是阻難重重,包家口口聲聲要少林給個說法,少林也已派人四處尋找,自然也派人去神武通問訊。然神武通上、中、下三廳接引長老一口回絕,說九龍劍乃尊主御用之物,即便本通弟子,也不是隨便可以觀瞻的,就連六位長老,亦只聞其名未見其形,言辭斬釘截鐵,卻又似是而非。



因少林並無真憑實據,僅依江湖傳聞,實不足以用強,況神武通這些年、日益坐大,卻是有目共睹,惟在武林中、口碑確是不佳。”



“我離開少林之時,恰逢造訪神武通的僧人承慧歸寺,言其在山下、受包家弟子圍堵辱罵,其人神色沮喪,極為尷尬無奈,我因有事去揚州蜀崗,故先行一步。



蜀崗世家金秋傳人秋平道前輩去世,其門人弟子四處送信,我碰巧還在少林寺得聞訊息,便與因達諸僧人同往弔唁,蓋崑崙山祖師爺仙去時,秋平道夫婦也曾往來參拜,前輩積澱多年交情,來而不往非禮也!”



至柔將一路見聞娓娓而談,與眾姐妹分享喜怒哀樂,大家儘管傾聽,並無一人不插話,只是偶爾嘆息搖頭,或者感慨憤怒,為武林中的紛爭不屑,為至柔的臨機處置欽佩,中原的悲歡離合生死恩怨,更讓眾人凝眸憂思、不忍涉足。



事後,至柔與方丈等諸僧作別,歸來時,途經晉州治下一個叫安軍嶺的地方,此地乃是姑射山南坡的餘脈,雖然地處荒僻,但隱隱像有人家。



至柔細看發現,紅日東昇之地煙火將盡,凝神可聽哽咽縹緲:



“少爺……木少爺!你在哪裡?在哪裡啊!嗯……嗯……嗯……”



“老爺!老爺……你過來啊!”



遠遠傳來、一個小女孩的哭喊聲,鮮至柔意動重生、翩若驚鴻,一個起落劃過時空。



不遠處,一隊官軍模樣的人群,懶懶散散、大搖大擺地離開,馬背上馱了不少東西,想必是在此、打劫了一大戶殷實人家,這支官軍是奇王部下偏將、耶律察葛的遼兵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