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學84 作品

天降大任 158姑射琴

奇特的是,裡面別無所有,唯有正中一塊六尺徑長的、乳白色圓形石臺,石臺不高略有二尺盈餘,四周是細碎的沙石,夾雜若干鵝卵石,檯面光滑如鏡,一塵不染。



圓石南面僅一尺之隔的、是一塊呈四方形灰黑色的平石,平石足有四尺見方,而且也很光滑,平石似乎不厚,只是稍微凸出沙地約莫一寸,明顯比圓石矮許多。



子因粗略估計,泥沙之下兩石塊可能埋入不多,目睹一圓一方一白一黑、一大一小一高一低,兩塊碩大且造型獨特的怪石,一北一南擺放在茅草屋裡,其形狀大小和方位用意,著實令木子因大惑不解。



木子因盤坐在石臺上,兩手好奇地摩挲著圓石邊緣,抬頭巡視茅屋正前方,見兩丈之處,左右各有一異形石架,大小相似,約六尺長、三尺寬,厚約一尺。



石架旁又各有一石凳,那是明顯供人使用的,子因走下石臺,過去一看,難免驚訝不已,原來兩個石架的檯面上,都被人用利器鏤空了一部分,顯得有些古怪。



木子因站在左邊石架旁觀望,不明白為何眼前平整的檯面,其中上部會被鏤空一指多深,凹陷的部分、分明是一柄劍的影像。



而凹陷的劍影中、還有兩個橫隔的支架,整個劍影的正中,刻有‘九龍劍’三個篆書字體。子因揣摩:難道這是擺放九龍劍的劍臺?九龍劍沒有劍鞘嗎?



子因一時想不明白,更為詭異離奇的是、劍影的凹槽外上方檯面上,刻著隸書體‘欲演九龍先修御龍’八個頗具氣勢的文字。



只是,木子因有些懷疑自己的眼睛,因為這八個字既不是陰文、也不是陽文,而是……木子因忍不住伸出手指確認一下。



子因仔細甚至用力觸摸,發現這些字並無凹凸感、表面平滑,顯然這並非利器所刻,木子因很是奇怪,再看劍影下方,則刻有不少小字,整整齊齊,排滿整個石臺表面。



再看右邊石臺的鏤空部分,在左右兩側,均拉扯起數根絲線,這分明是一座特製的石琴,木子因一眼瞥見、琴額上刻寫的篆書,卻是‘姑射琴’三個大字,他竟然產生一絲莫名的衝動,自然而然、就走到近前。



子因本就無意、閱讀左邊劍臺上,那蒼蠅般大小的文字,何況,他於武學一道,早已哂然,對所謂‘九龍劍’之類諸如刀槍兵器,更是不感興趣,所以,他才來走到右側的姑射琴臺架正面,仔細審視這古老、而又勻潤的石琴。



這架石琴比木子因之前所見、所彈的任何琴器,都要寬得多、而且更長,估計它迸發出的聲音,應該是更加細膩清脆、更富穿透力,且能傳得更遠。一種衝動的慾望引導著他,子因竟莫名其妙地、端坐在琴臺旁,他好奇審視這具石琴,目數之下居然是九根絲絃,超出師傳的七絃調琴。



子因對樂器、樂理瞭然於胸,雖說古時琴具也有十弦、十八弦甚至三十二絃不等,但指法音調等演技截然不同,再看龍池鳳沼,更遠超尋常瑤琴。



龍池頂端同樣、刻有隸書‘欲奏射琴先習乘雲’,其餘部位仍舊整整齊齊刻滿小字。字跡雖小,卻是毫釐不失、筆畫清晰如新,無需湊近便可閱讀,似乎是為邊學邊練、而故意保留安排的。



想起師父平日教授自己的《逍遙遊》琴曲,木子因坦然就坐,正揮袖欲彈,五指未落,驀然覺著有些不妥,心念閃過、便懸臂停住。



想到此乃神人之物,他一個外來少年焉能亂來,子因慌忙站起身,對著山谷恭恭敬敬作揖一週,並再三大聲致歉:



“小生木子因,冒昧拜訪姑射神人,敬請原宥!還望仙家不吝賜教。”



山谷中只是傳來陣陣迴音,不停地嗡嗡作響並無異樣。



“……姑射神人……不吝賜教……姑射神人……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