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神技傳承

 第178章 神技傳承

 田昊又先後給冰帝和泰坦雪魔王輔助凝聚四魂核架構,讓自身的寒鐵手更進一步,已經能勉強與炎鐵手對等了。

 “那些是泰坦神和冰神留下的神技傳承嗎?”

 輔助兩者塑造出四魂珠架構,田昊目光落向了兩側的那些石壁冰壁。

 上面有一些刻圖,並有著強橫的神力波動,他猜測是泰坦神和冰神留下的神技傳承。

 這種好東西可不能錯過。

 “你可自行參悟祖神留下的傳承,但不可勉強。”

 順著田昊的目光看去,雪帝瞭然,同意其參悟祖神傳承。

 泰坦雪魔王和冰帝也點頭表示認同,他們現階段獲得了太多太多,也是必然得給一份回報。

 當然,她們只給其參悟的機會,至於能否參悟出來她們管不了,這個看個人能力和機緣的,即便她們都只能參悟出一點點皮毛。

 畢竟那可是祖神留下的神技啊!

 “多謝三位首肯。”

 田昊大喜,自己攢了那麼多的命運之力就是為了應付這種大機緣的,別等機緣擺到面前,卻沒能力獲得,那就太悲催了。

 之前雖然從天使聖書和羅剎傳承中獲得了一些神技傳承,但卻都不完整。

 因為有些東西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等級越高的越是如此,想寫也寫不出來。

 而現今面前擺著的卻是完整的神技,哪怕看樣子冰神和泰坦神不如天使神羅剎神那種一級神祇,可也是神。

 這些個神技絕非大須彌錘那種玩意所能比擬的,不單單神技本身,內中蘊含天地規則的感悟運用便是一大寶貴財富,也正是自身提升的最佳資糧。

 “去將所有修為達到十萬年和擁有高等血脈的魂獸招來。”

 雪帝看了眼僅剩的冰神遺體,向匯聚進來的族人吩咐道。

 跟外來的泰坦神祖神不同,冰神是她們極北之地在神話時代共尊的共主,也更加強大,現今冰神的傳承自然得共享給極北之地所有能夠承載的魂獸。

 如此也能增強整個極北之地的實力。

 冰天雪女們領命離開,分散開來前去通知那些十萬年魂獸和擁有高等血脈的魂獸。

 跟被人類世界包圍的星斗大森林和落日森林不同,她們極北之地更加廣闊,並且有著極致的嚴寒阻擋,很少有人類強者過來獵取魂環,尤其是核心地帶。

 所以她們這邊存留的十萬年魂獸並不少,擁有強橫血脈的魂獸也很多的。

 且不提分散開來前去通知所有強大魂獸的冰天雪女族群們,冰神殿中雪帝三者和阿銀坐在冰火兩儀池邊上,研究探討那冰火兩儀領域和魂珠架構的奧妙。

 這方面阿銀和田昊也很需要,他們雖然凝結出了四魂珠架構,但卻只適合於藍銀草和藍銀草武魂,無法普及開來。

 需要更多的數據來驗證推演完善,現今有極北之地三大天王的加入,自然能極大程度上完善這個體系。

 泰坦雪魔和冰碧帝皇蠍族群則匯聚在冰火兩儀領域中,引導那冰火兩種力量淬鍊自身魂力和身體。

 至於田昊則出去放水了,畢竟這是人家的神殿,真要在這裡開閘放水恐怕得被雪帝用帝劍給切了,只能跑出去在山腳下放水。

 只是在山腳下放水也不容易,非常的不容易。

 看著被冰凍的弧形尿線,田昊陷入了沉默。

 “太他大爺的冷了!”

 吐槽了句,田昊在手掌上凝聚出一層冰晶,抓住那條尿線齜牙咧嘴的慢慢拔出。

 沒錯,這不單單是外邊凍住了,裡邊也被凍住了一節。

 可能存在冰元素這種能量的原因,鬥羅世界的極北之地更加寒冷,遠比前世的北極冷的多了。

 他估摸著這裡的氣溫至少得有零下二百度,很接近絕對零度了。

 也難怪很少有人類過來,哪怕冰屬性的魂師到了這裡也都會很難熬的。

 將冰火兩儀領域展開,護住雙胞胎兄弟,田昊這才得以成功放水。

 “就是太冷了,否則這裡會是一個不錯的猥瑣發育之地。”

 放完水的田昊抬眼看向周圍一望無盡的冰山雪原,這裡是斗羅大陸上真正的絕地,幾乎沒人過來。

 就算有人過來在這裡也難以發揮出戰力,用來做基地發育再合適不過了。

 只可惜這裡太冷了,不單單人受不了,植物動物也受不了,更別說種植莊稼了。

 否則將大魂村安置在這種沒人的絕地會更加穩妥,再加上有極北之地的三大天王和諸多強大魂獸守護隔離,就算被人知道了也打不過來的。

 “小三,我們應該快要見面了吧。”

 抬頭看向蒼穹,田昊想到了那位好兄弟唐三。

 “玉小剛自卑而又自尊,他一直想要證明自己不是個廢物,肯定會讓小三表現出來的。

 下一屆的魂師大賽很可能會帶著過來參加,最多改換下姓名。

 就是不知

道小三現在修煉到了什麼層次,奇經八脈被貫通後修煉速度會大大提升,現在應該已經過三十級了吧。”

 田昊很清楚奇經八脈貫通的好處,連自己這種廢渣資質都能修煉的如此快速,就更別說唐三了。

 而且唐三有著完整的玄天功,那畢竟是唐門無數先輩完善出來的,唐三更有著修煉經驗,在奇經八脈貫通的情況下,修煉會更快的。

 現在很可能已經過三十級了,以玉小剛的尿性,必然不會錯過下一屆的魂師大賽,那是證明他的最佳舞臺。

 當然,玉小剛和唐昊要是願意帶著唐三隱藏一輩子也行,沒有那些外掛,甚至沒有小舞的獻祭,唐三想要修煉到九十級,至少得三十歲了,比原著晚上五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