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氏鳶 作品

第三十六章 梁家

 大家雖然意外匯合,但為了演戲,眾人還是分成倆批次,一前一後抵達的燕國樑家。而說起梁家,就不得不提提燕國的歷史。

 燕國地處西北邊疆。北邊接著晉國的塔林盆地,但被天險大孟山隔絕。東邊是涼國與晉國的玉津省,南邊是崑崙山。國內雖然遍地砂石與戈壁,人稀地廣,但因鎮守著晉國唯一西出的通道——古馬走廊,所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在當初大晉分封姬姓諸王,完成首輪擴張後。人皇又立刻分封異姓王鎮邊,完成二次擴展,將晉國的國土延伸至現在的涼國,只差一步就能徹底佔領整個古馬走廊,建立完整的塞防。

 但因人族的擴張實在太快,哪怕鎮守軍抽調了故土鄉村中的全部駐軍,野戰軍也大規模轉鎮守軍,各省鎮守府也未能完成對移民的保護,所以只能將這個出口讓給異族。

 而異族們剛剛因晉國的擴張被迫西遷了兩次,又見晉國因力竭而停下攻勢,哪有不趁機反擊的道理?所以異族很快便組織了聯軍,回頭與涼軍激戰數年,涼王被迫向人皇求援。

 但之前也說過,人族因擴張太猛,導致消化不良,本就擠不出援軍。但在這個節骨眼,涼國又不能不救!不然異族聯軍在攻佔涼國後,首先會直接威脅晉國本土。其次晉國對新封的藩王見死不救的行為,也會讓人皇在異姓王心中的信譽一落千丈,導致諸位異姓王直接反叛。

 在這種情況下,人皇決定再次分封,承諾奪古馬走廊者封王。結果重賞之下,還真在民間招來了六十二個小家族組成的遠征軍。

 這六十二家在中秋之夜舉族出征,在晉國有限的支持下與涼軍並肩血戰。歷時三年,驅逐涼國境內的所有異族,之後又出征六年,這才艱難的拿下古馬走廊。

 只是因為戰爭太過殘酷。這六十二家在九年的征戰中斷絕近半,剩下的三十六家也只能算是殘存。

 要不是晉國承諾的封賞如約而至,大批物資及時送到。晉國的軍力也在這九年中獲得一定的恢復,能出兵協防。新生的燕國怕是第二年就要被滅國了。

 所以燕國的政治生態很奇特。

 當初殘存的三十六族共同受封,各自建城。雖然功勞最大的燕家成為燕王,但在晉國無差別的資助下,在手裡人數都差不多的情況下,這個燕王也只是名頭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