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畫 作品

第42章 欲拒還迎

 蘇元青預感到這裡可能不安全,是基於前面要打敗仗,所分析出的結論。在他看來,營中暫時還是安全的,危險過兩天才會發生。 

 而張勁松卻是出於另一條思路做出的結論:官匪勾結,導致此戰。 

 按照張勁松的分析,這一戰會來得更急,更兇險。 

 事實證明,張勁松的分析更有道理。夜深月明,蘇元青因趕了一天路,在帳中疲憊安睡,忽然營地不遠處忽然掀起大戰。 

 火光通天,刀光劍影。 

 蘇元青狼狽地起身,拔劍而出。 

 見戰事發生在營帳外,營帳內一片安靜。 

 他若有所思,問道:“那是哪裡?” 

 帳前衛兵回道:“回將軍,那裡是營帳後面二里地的河。” 

 “噢。”蘇元青一尋思,既然是在營帳外面打的,那就說明呂博亮一等早有準備,聯想到傍晚說的那些話,他已猜了個七七八八。問說:“去了多少人?” 

 衛兵回道:“去了一大半。” 

 那這必然是有準備、有預謀的一戰,輸不了。 

 蘇元青點點頭,“那我繼續休息,若打到跟前,記得叫醒我。” 

 衛兵說:“是。將軍安心休息,我家大人用計謀,極少出差錯。” 

 “那我就放心了。”蘇元青伸了個懶腰,回帳中。 

 但他根本睡不著,便盤坐著考慮此戰緣由,和他分析有誤的地方。 

 他想到張勁松說的那些話,若是按眼前戰陣安排,此戰很可能要打敗仗。這跟曹東將軍的分析一樣。但若是有人通敵,卻可以打贏。仔細想想,什麼樣的通敵是對我軍有利,當然是敵方有我方的內應。 

 若是如此,此戰真有可能信手拈來。 

 在這個過程裡,領兵將領稍稍動點手腳,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整治幾個不聽話的小角色,對他們來說簡直再容易不過。 

 今夜的事,很可能就是這樣。 

 究竟是誰在那攪弄風雨? 

 蘇元青猜不出,正如張勁松說的,再等等看,看看才能知道。 

 他只希望,這裡的水別太深。 

 不然他們之前的仗,打得太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