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凌煙 作品

第19章司馬懿:我最喜歡穿婦人的衣服

 諸葛亮搖了搖頭,說道:“後年不行,恐怕至少要數年之久,不能全部是軍屯,還得有民屯,而且一旦田分散,魏軍就會利用騎兵突襲。” 

 “屆時,戰局將進入新的階段。” 

 說到這裡,諸葛亮感慨起來:“吾常以兵者,詭而驚敵,正而敗敵,未曾想過,以築而守,守而攻之法。” 

 楊儀聽得也是一臉疑惑。 

 李衡所謂的以守為攻,在歷史上發生的很少,至少楊儀沒怎麼看到過。 

 這也是這個時代的人的侷限性。 

 至少在唐中期以前的古典戰場,打仗的形式都是軍團縱深大戰為主。 

 幾乎不會有修城寨一步步修到對方家門口的戰略思路。 

 修城寨將密集型防禦縱深轉化為進攻型前沿陣地的戰略思路,真正是從唐玄宗時期開始大規模應用了。 

 那是李隆基繼位,內憂外患的年代,尤其是隴右道抗擊吐蕃,唐軍開始在隴右道一山一地的修建堡壘,逐步蠶食。 

 最著名的就是石堡城。 

 後來到宋代,對抗西夏的時候,由於橫山丟失,范仲淹就提出了步步為營的戰略打法,用數代人在西北修建了縱深數百里的密集型防禦,若不是金軍南下,西夏會提前一百多年滅亡。 

 當然,此後大明在東北的諸多衛所,也基本上沿用了防禦縱深的戰略思想。 

 為什麼從唐朝中期開始有了這樣的戰略思想? 

 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生產力的提高。 

 例如冶鐵技術提高後,伐木能力、建築技術都有所提升。 

 例如紙張慢慢開始推行,對官僚的精細化管理,皇權進一步往下滲透,提升國家機器的動員能力。 

 再例如糧食產糧提升,地域性人口增加。 

 在不大規模勞民傷財的情況下,大唐可以在隴右九曲河西之地修建大量城寨,大宋可以在西北橫山戰線修建大量的防禦型城寨,大明能在東北修建密集的衛所。 

 這些是三國時代尚未出現的。 

 秦漢的時候,也能調動空前規模的基建行為,可往往會讓朝廷處於崩潰的邊緣。 

 楊儀回過神來,說道:“莫非丞相真的要圍田紮寨?” 

 “兩手準備,一邊逼迫司馬懿出戰,一邊著手圍田!” 

 “非下官質疑,僅僅圍田一項,耗時繁巨,恐怕……” 

 “可再設將作校尉,協助屯田校尉,齊頭並進,先以屯田校尉勘察田地優良,提報文牒,再以將作校尉劃地作屯,安民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