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凌煙 作品

第453章 平均主義?

 “確實有這麼一回事。”蔣琬說道,“成都的冶鐵坊也已經在半年前採取高爐,但因為益州的鐵礦開採與運輸,比荊州難度要大一些,所以農具生產推行相對慢不少。”

 “如此說來,只需要農具推行充足,一戶人家是完全可以耕種五十畝地的?”

 這個時候,諸葛亮說話了。

 這是他最關心的一點。

 其實關中均田也存在這種情況,而且諸葛亮這個問題的原因也非常清楚,他曾經多次走訪過。

 只是民間農具問題,是自古以來都存在的問題。

 更何況現在還是戰爭時期,戰爭愈演愈烈,朝廷自然將銅鐵往軍方傾斜一部分。

 “只要農具充足,是完全可以完成的。”李衡說道。

 “若一里一起耕作,能否完成更多呢?”樊建說道,“一戶在耕種完五十畝後,完全可以再開墾新田。”

 李衡道:“如果一里一起合作耕作,不但不會完成更多,還會減產。”

 “大將軍此話怎講?”樊建道,“人們一起勞作,一起完成那些事,怎會減產呢?”

 眾人聽李衡這麼說,都感到驚奇。

 這不是基本常識嗎?

 杜瓊道:“大將軍,我軍男子耕戰,女子織布,工匠製造,方有富國強軍,眾人一起做事,肯定會做得更快、更多。”

 李衡道:“那杜太常願不願意去幫戶部處理公務呢?”

 杜瓊愣了一下,說道:“朝廷上下,各司其職,我為太常,若隨意干涉戶部,豈非亂套?”

 “那為何會亂套?”李衡繼續追問道。

 “權責不明,功過不明。”

 “太常說得在理,朝廷讓二十五戶人家,協同去耕作一大片田地,二十五戶人家如何分工呢?”李衡問道,“誰耕種了多少田,最後哪一戶能得多少糧食?”

 杜瓊立刻沉默下來。

 樊建卻說道:“二十五戶平均分。”

 “均分?”

 “對,均分,均分與均田,相得益彰。”樊建又道。

 “既然每一個人都知道豐收的時候會均分,為何還要全力去做事?”李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