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薄月 作品

35.感謝訂閱! 殺青

關於李稚的結局, 《玉門雪》原著的確埋有伏筆。




替嫁只是最開始的一環。




鎮北侯的一子一女,兒子驕傲鮮活、是典型的少年意氣,女兒天生體弱、藏在深閨少有人知, 結局卻是李稚大好年華戰死邊關,體弱的女兒堅強撐到了大結局。




再就是逃離京城那一夜,李妙、李稚交換玉佩。




兩塊交換的玉佩彷彿也預兆著他們交換的命運。




非要細論的話,其實還有一處!




但那是更早時候的事情了:六王初來乍到處理軍餉被劫案,借道旱季的宿江時, 看到百姓在江灘邊供奉祭品, 祈求風調雨順。六王抬頭望去, 他們祭拜的是一尊根本沒有雕刻完畢的石雕佛,原本是懸崖突出的一部分, 被雕做了佛的模樣。




六王為了籠絡民心, 從京城調了工匠來將它雕完。




最後,也是這尊佛雕, 給李稚的結局蒙上一層聖光……




換做別的小說、電視劇劇本, 男主角要達成蛻變和昇華,往往少不了一些刺激:爹媽死了,女神死了,師父死了等等亂七八糟的。




《玉門雪》倒是獻祭了一個小舅子。




可這個小舅子吧, 又不是普通的小舅子!




書粉曾經銳評:




【這是普通小舅子嗎?這是錯失的戰神青春版!】




【宿江一戰是老六生平唯一一場輸慘了的戰。】




【他明明答應過老李會照顧“我兒李稚”……】




【拜過天地祖宗的小舅子, 哪能是普通存在呢?】




康師民和編劇團隊年紀大了, 勉強追上流行。




在改編之初, 他們也問過原著作者, 試圖得到一些意見。




“你在構思這一條線的時候,到底是怎麼樣的一種想法呢?是怕將來鎮北侯一脈外戚專權,李稚走上他爹的老路, 被下一任皇帝猜忌?還是因為六王核心集團出於利益考慮排擠李稚,所以關鍵時刻並沒有及時給到支援?又或者說,這種結局其實也是六王想要的?畢竟他本身就是個政治家嘛,這麼做的話甚至都不需要髒手。”




“我看有一章番外提到他執政中期壓制道教、大興佛教,是出於一種政治和宗教的結合統治目的,還是因為他心中有愧,開始贖罪?”




討論會開到後面,康師民還和編劇吵起來了……




原作【貼膜鍵盤】沉默了:做閱讀理解原來是這種感覺?




他寫的時候,真的沒有想那麼多啊!




單純是因為過年拜佛求新文大爆的時候,覺得山崖上的佛像落著雪、被太陽照射反射光線的樣子很聖潔,讓人的心靈有片刻清靜。於是在心裡記下這一幕,想著大概什麼時候能用上就好了。




再加上當時盟主群裡情緒不穩定,需要劇情高|潮刺激。




總之,是很多巧合的疊加,才有了李稚的歸宿。




可話又說回來,都說男頻文裡不經意間的“麥麩”最好嗑,《玉門雪》也不例外。原著的官配都是政治聯姻、各取所需,同人二創熱度最高的Cp不是幾對皇家夫妻,反而是“六王x李稚”,這對戲劇效果拉滿、buff疊滿的姐夫x小舅子的禁忌組合。




貼膜鍵盤發誓,他真的不是故意這麼寫的。




但是現在也沒人相信了:宮廷權謀,哪怕飛來一隻麻雀嘰嘰喳喳叫了兩聲,也有人猜這是不是誰馴服的鳥在傳達暗號……




*




連著天晴三天後,d市迎來一年中最冷的暴雪期。




除了後期春夏兩季的戲份可能要回到南方的影視基地拍攝外,《玉門雪》絕大多部分的內容都將於年前結束。




這其中就包括李稚的殺青重頭戲。




B組二號特效棚裡,高達24米的佛像算是前期投入工時最長、規模最大的“道具”。




為了模擬出最符合書中描述的形態,石佛底部的蓮臺和佛像盤腿部分共計6米都埋在水中。當然,水是真的,但整個棚內灌不了太多體量,只能儘量模擬出宿江的其中一段河道,再加上二號棚的天頂也撤開了,一夜過去,佛頂蓋雪,水面蓋著一層浮冰,還真有那味兒了。




所有人開工上戲時,都被這一幕震撼到!




“郭導,該說不說,李稚還有個全屍呢,還是躺在佛祖手心裡,哎喲可比孫猴子待遇還好!我呢,肩膀都被砍掉一邊兒了,這回頭是不是得打馬賽克?”




郭令芳沒好氣地笑了一聲:“那要不給你改個跳河?”




抖機靈的閉嘴了:零下10度呢,跳河不得冷死!




薛霽真化好妝出來時,同樣被場上的佈置震到心驚:“也沒人和我說過有這麼高呀!”他看向郭令芳,眨了眨眼,真誠問道,“那個佛手掌心會給我墊很多層吧?”




郭令芳看著他緩緩搖頭:“墊多了就不真了。”




“嘶……”




場上有人在倒抽氣兒。




但郭導又補充:“你別怕,有點痛,但不會特別痛。”




拍攝之前,特效組已經做出簡單的3d動畫模擬過整幕戲了,特技演員比薛霽真更先一步感受墜崖落在佛祖掌心的滋味兒——




“雖然有難度,但能拍。”




特技演員沒說的是:如果薛霽真拍不了,我願意上!




想都不用想嘛,這一幕必將成為《玉門雪》的經典畫面,說不定從此留名影史!到時候觀眾一提起這場高光精華戲,聯想到的除了演員,必然還有替身演員。




演員吃大魚大肉,能分替身一點兒湯就夠滿足了……




可郭令芳不是一般導演,他是不可能同意的。




薛霽真前期側騎跳馬、被馬鞭拽著拖行,甚至雙手脫韁,用點燃的一支箭射穿敵方軍旗這些戲份都能堅持完成,最重要的殺青戲沒得理由啟用替身,這不是虎頭蛇尾嗎?




只要摔不傷,那就親身上陣拍!




一天拍不完就拍兩天,直到拍滿意為止!




感受到郭導的決心之後,薛霽真也做好了迎接這場“硬仗”的準備:“好,我能行。”




準確說,他不行也得行。




郭令芳這才滿意地點點頭:“你放心,咱們不急,一天兩天三天,就算A組都先撤了,咱們B組也要把這點戲份拍得漂漂亮亮的再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