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蟲月二 作品

第220章 矛盾下的人性

 是,這些人都要錢來養,所以他利用百姓賦予的權力壓榨百姓的血汗,大肆收受賄賂來滿足他自私的慾望。

 難道他不知道給他送錢送財的那些人所謀的都是不正當的利益嗎,都是損壞老百姓利益嗎?

 這樣死有餘辜的人在媽媽的嘴裡竟然還變成受害者了,這不是笑話是什麼!

 而媽媽,你覺得你是他的小三小四小五還是什麼。

 他沒有交待你出來,你覺得真的是他愛你嗎?

 不,絕不是,是你根本就不值得他交待出來,當然也可以說不敢。

 他的結局可以說大快人心,早在我學會算命的小學時,我就算過他的命了。

 只怪我師父馬乘風學藝不精竟然覺得可以為他逆天改命,同樣是個笑話!

 想想吧,就算於公於私我又怎麼可能不恨他呢?”李非也是大義凌然痛斥他爸爸是咎由自取。

 除了個人因素外,事實上也是現在許多年輕大學生投身公務員隊伍的矛盾心情。

 他們未入之前也看得清貪腐的罪惡,也同樣對貪官汙吏深惡痛絕,但一入了公務隊伍,誰都在想著早點掌握權力,享受權力帶來的好處。

 貪官汙吏瞬間變成他們人生的最高追求,背棄人性背棄初心前赴後繼,這是何等可悲可哀呀!

 而這一切都源於私慾大過了信念理想,源於權力帶來的好處遠遠大於付出的代價,才讓這些人在權力的貪慾面前無所畏懼!

 正所謂罰不懲惡非罰也,賞不揚善非賞也!

 懲惡揚善應該是任何制度的初衷,也是法家治國基本原則,違背這個原則最終的結果就是法不責上,禮不下人。

 雖然李非痛恨並懷疑監獄裡的那位父親,甚至於恨意滿滿,但他又視這種身份為傲,哪怕這種身份本身就很卑微,會給他帶來歧視與白眼,但他的內心裡依然嚮往。

 而且現在說起來這種身份甚至於是一種恥辱,但他卻不願放棄身份上的認同。

 而這也是李非內心裡矛盾之處,一邊瞧不起痛恨著,一邊又奮力追求著自己唾棄的東西!

 (當然了,現代人已經和以前人不一樣了,以前誰家出了貪官汙吏,家裡的孩子出門連頭都抬不起來,覺得臉上無光對不起百姓子女。

 可現如今,這種恥辱的感覺已經完全沒有了!)

 “是啊,於公於私你都有理由痛恨他,這並沒有什麼不對,我不該強求你不抱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