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蟲月二 作品

第359章 迴歸自然

 有的爛尾樓的年限甚至於超過他們三人現在的年歲,爛尾樓成了中國房地產行業最奇葩的存在,就像一塊新時代的恥辱佈滿了整個中華大地。

 對老百姓任何政策都可以強制執行,在資本面前任何事都可以協商解決,這就是權力的劣根性,選擇性強權。

 同時爛尾樓的存在也是資源的最大浪費,比西方國家牛奶倒海里更無恥,因為牛奶是產品,但土地卻是可再生能源,就算種點小麥糧食,每年都會有足夠收成養活一些人,但在中國大片的土卻被爛尾,毫無價值和意義可言,代表的不是一個城市一個地方的榮耀而是恥辱!

 把可再生的能源變成一次性能源加以像牛奶倒掉是對上天生生不息,對道的最大不敬,終將自食惡果。

 當然了一個城市充棄著大量爛尾樓也是對地方政府的無情嘲諷。

 看一個城市治理水平,看一看城市爛尾樓的數量就可見一斑了。

 “黃爭,師父要我們見的人怎麼住在城中村呢?

 城中村不是早些年搞棚改的時候就搞完了?”莫靜梅好奇的問著。

 “莫大小姐,首先糾正一點,大仙是讓我獨自去見那個神秘的人,而不是我們。

 等到了附近停好車你們就可以四處轉轉了。

 其次關於棚改相當於體育運動中的興奮劑一樣,興奮過後的後遺症比興奮更具有長期危害。

 城市的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日練一日功,成績提升是日積月累的事不是一有比賽打一針興奮劑就可以解決的。

 興奮劑打得多了城市也會像人一樣會迅速的衰敗。

 而城中村的存在就是城市無序擴張的惡果,先把村子的土地佔了蓋好了樓斷了農民的收入讓他們成為市民,可這些人卻沒有市民的生存能力。

 棚改,城中村改造並不錯,但要合理有序進行。

 每個城市人員群體的結構形式不一樣,註定了棚改應遵循的規律。

 如果一個城市低收入人群很多,強行棚改會增加這些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成本從而流失大量勞動力,繼而又會影響經濟的發展。

 總而言之城中村改造應該遵循自然規律,讓改造與經濟發展匹配,而不是一拍腦袋一股腦就全部上馬。

 城中村沒有了小攤小販的容身之地又何來人的繁榮,難道你讓一個普通農民工,打工人進城謀生還要去租高樓大廈來住嗎?

 社會發展應該是兼容性很強的整體性進步,城市就好像一灘水,要讓它有蛟龍生存的水域,也要有小魚小蝦生存的空間。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沒有蝦米,小魚會死,小魚死了大魚也活不成了,生態循環就是最基本的自然之道,也是人類最應該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