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瞌睡的田園貓 作品

58.公主五十八

謝嶸開始輔政了, 她熟悉豐慶帝的脾氣,都是小事大臣們商議定了她通過,大事讓豐慶帝做主,只完美扮演一個上通下達的工具人角色。




沒人知道謝嶸吩咐凌銳做的一些事。




野心是怎麼來的?得有合適的土壤和種子。




豐慶帝給了肥沃的土壤, 謝嶸自己種下了種子。




六部, 內閣, 邊疆,謝嶸的種子一個又一個種了下去。




來猜一猜,因為謝嶸得到官位的人會維護誰的統治?




誠然, 現在謝嶸能安排的官位都不是高位,都是中低位置,但是幹活的也多是這一批人啊。




而且謝嶸給邊疆將士們撥去了錢糧盔甲,還有神藥青黴素。




邊疆無戰事, 只有小摩擦,這就導致邊疆很多年沒換過武器甲冑, 甚至軍餉也一直被拖欠。




謝嶸一點點補齊,還提高了將士們的生活水平, 她推廣種下了土豆和紅薯, 一併送去了邊疆。




這些, 負責送糧餉的人一個勁說是公主給的。




邊疆將士自然要問, 來的人就口沫橫飛的說謝嶸如何替他們爭取待遇。




說的再好聽,最重要的還是送來的東西, 都是實打實的!




於是人人感念福寧公主的好。




朝臣們也覺得公主很好, 不多事啊, 無論什麼時候都是笑嘻嘻地。




至於公主提議要成立什麼皇家商會,哦,女人麼, 就喜歡這些,弄吧。




皇家商會成立,商戶都可入會,可以從商會得到庇護以及各種消息。




入會是要交入會費的。




大臣們得知後都笑了笑,意味深長,看,福寧公主也喜歡銀子。




往日福寧公主的門誰都摸不進,現在福寧公主開了門,那自然要進啊,會費算什麼,交!




但進去後才發現,福寧公主並不是為了斂財,她是真的在經營這個商會。




商會是什麼,是平臺啊,以往商人地位低下,只能抱團取暖,各地都有商會,只為了出門在外人多力量大,有個落腳點,不被欺負。




而福寧公主這個商會會以朝廷的名義保護入會者的行商安全。




當然,商會還有很多細則,只要觸犯的人就會被開除商會。




商人們拿著這些細則細看,越看越驚訝,倒不是不能接受,雖然商人逐利,但一個好的經商環境才是長久的利益來源。




薅一波羊毛就跑,不管當地的死活,這是詐騙,不是經商。




最重要的是信息,各地的信息,整合了這麼多商家,就等於是整合了無數渠道和信息還有資源。




簡單點,謝嶸搞了個古代版的淘寶。




不過這個不是面向小老百姓的,是面向商人的。




而謝嶸也有自己的產品,她的藥,她的玻璃等等都是暴利的貨物,如今還有土豆番薯的加工產品,粉條之類。




這個商會在以一種飛快的速度覆蓋大雍,但是並未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商人的事,不上臺面,有必要關注嗎?




福寧公主自己都說了,喜歡江南的精美之物,弄個商會的目的就在此。




又是一年春闈,京城舉子又多了起來。




謝嶸硬把豐慶帝挖出來坐鎮殿試,朝臣們頓時放心多了,福寧公主還是很懂事的。




豐慶帝也非常滿意。




他們不知道,謝嶸不會染指這些榜上有名的天之驕子,她把目光看向了那些不入其他人眼的進士舉人們。




京城的人見慣了天才,只在意什麼狀元榜眼探花這些,二甲靠後的名次,甚至三甲的人就不在大家眼裡了。




但這些人其實都是有才學的。




只是這些人若是沒門路,想當官就不容易,名字掛在戶部,得等待空缺才行,等不到,可能一輩子都當不了官。




謝嶸要這些人。




願意投誠的,她就安排他們去外放做官。




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只要能看上他們的才學,願意給個機會,很少有人能拒絕,很多人反而感念福寧公主有一雙慧眼。




豐慶帝露面的日子越來越少,謝嶸參與的事越來越多,但是誰都不覺得福寧公主強勢霸道。




她在朝堂上就像個吉祥物。




皇子們對她的警惕心也漸漸沒了,一門心思想豐慶帝會立誰。




更有奇葩的,覺得不管立誰,只要把不是自己的人搞趴下了,那最後肯定是自己,於是又在搞風搞雨。




不過這一回朝臣們不參與了,這些都是人精,在不確定的情況下站隊,那是大忌,讓皇子們自己玩去。




謝嶸也不管,鬧吧鬧吧,不鬧這件事你們也得鬧別的事,想怎麼鬧就怎麼鬧。




謝嶸只看著豐慶帝不要太過,煉丹嗑藥謝嶸無法阻止,但她可以不讓居心叵測的人接近豐慶帝。




有個道士得知豐慶帝愛丹藥,於是毛遂自薦,還弄了很多頗為奇幻的手段來吸引豐慶帝。




謝嶸笑嘻嘻,隨後讓凌銳把這人滅了,這種人待在豐慶帝身邊,怕是會勾引豐慶帝用人煉丹,這能忍?




很快這些人就知道福寧公主的可怕,不敢湊過來了。




能留在豐慶帝身邊的人,都是謝嶸允許的。




他們也不敢引導豐慶帝做傷天害理的事,反倒是認真教豐慶帝煉丹學道。




謝嶸時常去看望豐慶帝,還真覺得他有了幾分仙風道骨。




可是待看到豐慶帝煉丹的費用賬單,謝嶸嘴角直抽抽。




哎,這掰裝的,可都是錢啊。




一轉眼,謝嶸參政三年了,今年是第四年,她的種子都在靜悄悄發芽成長。




今天是豐慶帝壽誕,但是他已經不出自己的煉丹房,讓謝嶸看著辦。




謝嶸交給了禮部辦理。




此刻,夜深人靜,她正在看立儲的聖旨。




兩份聖旨,一份豐慶帝自己管,也就是他的大內監馮榮管著,另一份是內閣統管,但其實也在皇宮裡。




就在金鑾殿大梁上放著,那裡日夜有人。




但此刻,兩份聖旨都在謝嶸面前。




不出所料,聖旨上的名字是十七皇子,謝嶸笑了笑,豐慶帝其實還是很靠譜的。




但他錯在不應該給謝嶸機會。




既然可以自己上,那又何必要個代言人?




謝嶸把兩份聖旨扔進了火盆,把另外兩份聖旨放進了匣子裡,她輕聲道,“送回去吧。”




有人無聲地接過,消失。




謝嶸站起來,走進內殿,四周的燈光映出了她的影子,越拉越長。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謝嶸一步步走的越來越穩,面色也越來越平靜。




十七皇子是謝嶸挑的,是不錯,但再好,也不如自己親自登上那個位置。




到了這年年底,豐慶帝也挺不住了,哪怕丹方一再改動,丹毒還是有的,豐慶帝也確實老了。




他拉著謝嶸的手,“寶珠……爹爹最信你,你要,你要守好這天下!”




謝嶸看著豐慶帝,反握住他的手,“爹爹,寶珠在,江山就在!”




豐慶帝含笑而逝。




大太監嘶喊,“陛下駕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