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沙皇俄國之父是如何煉成的


  對於沙俄帝國的彼得大帝,有一句十分的貼切:他的野蠻征服了俄羅斯的野蠻。

  這句話實在是很精闢,首先呈現了彼得的性格是很暴躁的,其次,又告訴我們當時的俄羅斯是動盪不安的年代。

  彼得的父親-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一共有兩位妻子。前妻生有2子4女,後妻生下子女各一。彼得則是後妻所生。

  彼得的父親去世時在皇宮裡有名氣的首先是長子西奧多,其次是次子伊凡,再然後才是彼得。按照古代的王位繼承製自然而然的成為了下一代沙皇。在此期間,有一位女性活躍在政壇裡,那人就是他父親前妻的長女,西奧多的親生姐姐-索菲亞公主,則是一位有抱負的女性。在沙皇俄國有一條鐵的規定,為了防止女性擁有太多的權利,那些公主必須整天呆在修道院裡,當然修道院的生活舒適安逸,讓公主們放棄走出修道院的想法。

  索菲亞不同於其他的公主,他收買了看護修道院的人併成功的離開了修道院。他以弟弟西奧多年紀太小,體弱多病(此為事實)為理由,提出要輔佐治國,開始向皇宮靠攏。後來,西奧多英年早逝,他的遺詔上說明了他將把皇位傳給他的三弟弟-彼得。(因為西奧多並未有兒子)當索菲亞聽說後,非常的憤怒。此時的她雖然是輔國公主,但是自西奧多死後,她實際是皇權專制,成為了女皇。她討好皇室各大臣,也討好沙皇私人軍隊。在《彼得大帝傳》中稱這支軍團為射擊軍,我也是這麼記的。女皇索菲亞派射擊軍去刺殺彼得及其母親,但是卻有人或許出於同情或許出於利益走透了風聲,告訴了彼得的母親。於是,彼得母子逃到了皇宮莫斯科附近的修道院內。沙皇俄國是很重視宗教信仰的,更不可以在宗教區域做出不敬的事。所以當射擊軍得知了彼得母子躲在修道院後就停止了追殺。

  彼得的童年就是在修道院內長大的。他雖然被哥哥西奧多指名為沙皇,但是在他被冊封以前,女皇索菲亞才是真正的沙皇。彼得生活的環境自然沒有宮廷裡面那麼的舒服,這就鍛造了他日後堅韌的性格。他在修道院附近開辦了一所軍事學校(在他十多歲時),並在那裡結交了許多好友,這對他日後反擊女皇索菲亞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此期間,彼得顯現出了對機械的好奇,他甚至還發明瞭推車。

  後來彼得讓母親留在修道院內,自己搬出到原來的家裡。索菲亞得知消息立即派射擊軍在夜間去暗殺彼得。不知為什麼,這次又有兩個人幫助彼得,在射擊軍抵達前先告訴彼得。彼得開始並不相信,他派自己的親信返回莫斯科查看虛實,結果在路上就遇到了射擊軍,於是迅速抄近道返回了彼得的居所。彼得立即逃跑回修道院。在這之前,索菲亞就已經自己立弟弟伊凡為下一代沙皇。莫斯科城中的貴族們不滿於女皇索菲亞的統治,以及對自己利益的擔心,紛紛遷居到修道院附近支持彼得。

  後來由於貴族的原因,射擊軍開始傾向彼得。索菲亞害怕自己的政權垮臺,所以派自己的姐妹、教父前去和彼得講和,但都未成功。彼得耐心的聽完他們說的內容後,把索菲亞作惡的事情都一一將給他們聽,到後來索菲亞派去的姐妹和教父都害怕的不敢回莫斯科,索菲亞幾乎絕望了。索菲亞親自任命的射擊軍指揮官也被彼得斬了頭,射擊軍完全聽命於彼得了。後來彼得在貴族和射擊軍的支持下,回到了莫斯科。他很尊敬他的哥哥伊凡,兩人共同執政。但是沒過多久,伊凡去世了,彼得馬上派射擊軍把索菲亞抓到修道院內,下令說如果她反抗,就殺死她。這第一次體現了彼得的野蠻。

  現在,索菲亞被嚴密的關起來,哥哥伊凡也死了,自己掌握了大權。彼得還下令屠殺了索菲亞的寵臣以及擁護她的貴族,用大火燒了3天,直到結冰了才取下來。索菲亞政府表面上是瓦解了,但是暗地裡還是有很多人企圖解救索菲亞,但都沒有成功。

  一些沒有得到彼得重用的貴族,又傾向了索菲亞,最終也都被彼得處死。

  以上我記述的是彼得從童年到奪得爭權的一個過程。彼得在用人方面也很有眼光。

  彼得時期的兩位寵臣:列福爾特、緬希科夫。我對寵臣的第一感覺就是沒什麼能力的大臣,只會阿諛奉承的大臣。列福爾特是日內瓦人,他自小就希望瞭解世界,出國遊行。後來他到一位商人手下幫忙,取得了商人的信任,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商人有一支船隊要到哥本哈根,商人正好有事,列福爾特就希望自己前去。商人毫不猶豫的答應了。這個列福爾特還有個特點,就是喜歡看書,而且是什麼書他都廣泛涉獵,比如帶兵打仗、各國的歷史,他都感興趣。他也精通各國語言,所以到了哥本哈根以後,把商人的貨物全都賣出去以後,他讓商人解僱了他,好讓他去參加當時哥本哈根準備派出去俄國交談的大使團。列福爾特還有個特點,他要強,他把語言學的相當精通,而且人又聰明,自然取得了這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