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打響抗戰第一槍的馬占山軼事


  馬占山(1885—1950),字秀芳,著名抗日愛國將領。1885年11月30日生於吉林懷德縣,祖籍河北省豐潤縣。陸軍中將加上將銜,被世人稱作“抗日英雄”、“中國的拿破崙”。1931年“九·一八”事變,馬占山在齊齊哈爾就任黑龍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軍事總指揮,率領愛國官兵奮起抵抗日本侵略軍,打響了抗日第一槍。

  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11月30日生於今吉林省公主嶺市一個農民家庭。貧苦農民,行伍出身,早年當磨房工人,精於騎射。他從小給地主放馬,後因丟失一匹馬,被抓進官府,遭毒打和關押並被逼賠償。後來,那匹馬跑回來,地主仍不退錢。馬占山一怒之下,上山落草,因善騎射,為人講義氣,不久被推為頭領。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馬占山決定“金盆洗手”,率弟兄從軍。

  1911年他投靠清軍奉天后路巡防營統領吳俊升,從四營中哨哨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升任東北邊防軍騎兵師師長和黑河警備司令等職。

  1925年11月,郭松齡反奉,張作霖在新民巨流河一帶組織力量抵抗郭軍。

  1925年12月,馬占山隨同吳俊升在遼寧新民白旗堡附近,同郭松齡軍展開激戰。郭軍大敗,馬占山部尾隨搜索,並活捉郭松齡夫婦。

  1925年,馬占山升任東北陸軍第17師騎兵第五旅旅長。

  1928年6月4日,日本侵略者在皇姑屯炸死張作霖和吳俊升,他發誓“公仇私恨,必報復之”。

  1929年被張學良任命為黑龍江省騎兵總指揮。任黑龍江省騎兵總指揮兼黑河警備司令。

  1930年,任黑河警備司令兼步兵第三旅旅長。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張學良任命他出任黑龍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軍事總指揮。當日本關東軍無理要求中國軍隊撤離江橋(今黑龍江省泰來縣江橋鎮)時;

  1931年10月16日,偽軍張海鵬部向江橋發起進攻,馬占山率部將其擊潰。他明確表示“吾奉命為一省主席,守土有責”,“一息尚存,決不敢使尺寸土地淪於異族”。在日軍進犯江橋時,守軍將橋破壞三孔。

  1931年11月3日,馬占山拒絕日軍的最後通牒。

  1931年11月4日,日軍向江橋守軍陣地發起猛攻。他下令抵抗。由於敵眾我寡,沒有後援,加上裝備簡陋,傷亡很大(據說此次傷亡人死滿一橋,而且摞了好幾層),鏖戰了半個月,不得不撤離江橋。馬占山親臨前線指揮抗擊,挫敗日軍多次進攻。馬部血戰江橋抗戰,給全國人民以莫大的鼓舞,馬占山的名字,迅速傳遍全國,慰問函電如雪片飛來。人們稱讚他“為國家保疆土,為民族爭光榮”,是當代的“愛國軍人”和“民族英雄”。但由於日軍不斷增援,而馬部卻是孤軍奮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