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重陽節的興盛


  重陽節的起源,雖然可追溯到先秦之前,春秋戰國時期。但是,當時只是將九月九日作為慶祝秋季農作物豐收的活動。

  據《呂氏春秋·季秋紀》記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

  “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

  由此可見,當時重陽日活動十分簡單,就是在九月秋季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到了西漢時期,重陽日的活動才開始豐富了起來,有了觀賞菊花、遍插茱萸、飲菊花酒等以養生延壽為目的的活動。據東晉學者葛洪的《西京雜記》中記載,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說:“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這種重陽求壽之俗是受到古代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藥物服用的影響。

  從此以後,就有了重陽求壽飲宴的風俗。南北朝梁朝宗懍《荊楚歲時記》中就說:“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朝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

  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主要內容。然而,西漢初期重陽求壽飲宴活動只是皇宮中的娛樂項目,後來才從皇宮傳到民間。這主要是因為西漢的皇宮中發生了一起后妃爭寵的驚人慘案,才使重陽求壽飲宴活動在民間流傳開來。這起慘案其實就是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呂雉將與自己爭寵的戚夫人摧殘成“人彘”的事件。

  戚夫人,16歲時被正在征戰中的劉邦納為小妾,曾隨劉邦征戰4年。據史書記載,戚夫人年輕貌美,能歌善舞,尤其擅長跳“翹袖折腰”之舞,從出土的漢畫石像看來,其舞姿優美,甩袖和折腰都有相當的技巧,且花樣繁複。她還能唱楚歌,會擊築,還會填詞。戚夫人跳舞時只見兩隻彩袖凌空飛旋,嬌軀翩轉,極具韻律美。